医生:讨厌没有边界感的病人

发布时间:2023-04-29   来源:未知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叮咚,正在值班的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打开一看,原来是轮转科室的老师。


“情歌,帮忙给8床拉个心电图吧,谢谢了。”然后传过来一张监护仪的图片,扫了一眼,心动过速。

 

1682493254686767.jpg
 

“收到,老师。家属又去找你了?”我回了一句,我看到他发的监护仪的照片就知道了大概。


他发了个无奈的表情包。

这事怎么说呢,就很违背一个正常的逻辑。一般情况下,病人情况不好了,第一时间应该是找护士、找值班医生。

而8床的家属选择了直接电话主治医生,而此时此刻,是周六的晚上8点。


说真的,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耐心和素质了,要是我,心情好一点不回复,心情差一点都要骂娘了。

8床家属有点“过度”关心他的病情了,生命体征、检验检查一直盯着,还不断地提出诊疗建议,有一点变化,就电话联系或者微信找我们的那位老师,让他苦不堪言,“一天能找8趟”。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留微信给患者的原因。”我跟着他上台听到他吐槽的时候如是说。


其实,说白了,也不是不能留电话微信给患者,怕就怕这个患者或者家属是没有边界感的人。

最近,“边界感”这个词特别火,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国与国有界限,流氓国家会动不动挑战界限。人与人也有界限,没有边界感的人会随意突破界限,随意“入侵”别人的工作、生活。


当没有边界感的人变成了病人,他们就会经常突破医生的边界,具体表现为:


1. 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咨询病情

按道理讲,医生其实是没有给患者提供联系方式的义务。


一个医疗过程是能够通过正常的程序完成的,不需要额外与医生沟通联系。早上有早查房,手术咨询有术前谈话,出院相关有出院小结,术后随访有门诊,现在还有更为方便的互联网就诊平台。


一些医生,出于提高自己服务水平的考虑,或者有熟人的关系在,就给了患者个人的联系方式。但这不意味着医生就能够接受患者随时随地、不分场合的病情咨询。


“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可怕的一件事是啥么?那次我在手术台上,一个出院好几年的老病人打电话,我当时正在关键步骤,没有接。结果她连续轰炸,每次都是打到自动挂机。最后我实在没办法接了电话,结果她只是问我肚子不舒服了怎么办???”一位外科主任在手术台上回忆道,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这样的事情,想想就可怕。


2. 超出执业范围的咨询


前两天,我刚下了手术台,正坐在地上休息,电话突然响了。我一看,倒不是什么病人,而是自己的高中同学。

啥急事啊,不发微信,直接打电话。于是我接了电话。

“喂,情歌,有空哇?咨询你个事,我丈母娘发现卵巢扭转了,医院让开刀,你觉得需要开么?”我当时就无语了。


“哥,你知道我是胸外科的吧,妇产科的我也不专业啊。关键是病情我不了解,没法跟你说啊。”


很多人都觉得医生不管什么专业,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不管什么病都能找他问。

3. 把一次医疗服务当成终身质保


你能否感受一个出院5年的病人家属,把你当成了家庭医生,突然打电话问你“老爸有点感冒发烧了要不要去医院”的无奈?


其实,建立边界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无论是对伴侣、父母、朋友,其实都需要建立边界感,这样大家才相处得自在、愉快。


医生也是一样,如果医生愿意给你联系方式,那是信任你,相信你。你最好能够建立起适当的边界感:


1. 选择与病情相适宜的咨询方式


其实,在某种情况上,医生甚至不介意你大半夜打电话吵醒他。那就是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急需要医生的帮助,比如术后大出血、术后呼吸困难、大抢救等。


严重病情变化→不分时间、直接电话咨询;重要病情咨询→提前询问后电话;一般病情咨询→微信留言。


2. 学会换位思考

和医生联系之前多换位思考一下:这时候医生是不是在手术啊?休息日医生是不是没上班呢?医生这时候是不是不方便接电话?换位思考,就是建立边界感。


人与人都需要边界感,医生和患者也是。


后续:晚上10:00,那个老师又来找我了,问我心律恢复情况,又发了一张监护仪的照片,说明晚上10:00这位家属还在发微信找他。

 

1682492904605.jpg
 

要是我,血压都升高了。

 

来源:“我想逗乐这个闷闷的世界”微信公众号,作者:唱不完的情歌

原标题:《医生:讨厌没有边界感的病人》

图说天下

医学图库
医学资讯
医学前沿
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