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 潘宇豪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名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该病以血管畸形、静脉曲张和软组织及骨肥大三联征为主要表现。KTS发病率在活胎中为2/10万~5/10万,KTS大多为散发,少有家族遗传倾向,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可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KTS导致的严重膝关节炎更为罕见,全膝关节置换(TKA)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炎的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典型的KTS患者合并严重的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以提高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认识。
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左膝疼痛10年余加重2年于2021年7月1日入院,患者自幼双下肢发育不对称,左下肢肥大,左侧颈背部、左颈后、左上肢桡侧及左下肢皮肤自幼呈酒红色,压之褪色(图1a),因长期站立加从事体力劳动,10年来出现左膝关节疼痛,起初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重,曾行针灸、口服中药、中药熏洗、关节腔注射治疗,均效果不佳。查体:左下肢较对侧长约2cm,左膝关节肿胀,左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内翻约5°,左膝关节髌周压痛阳性,内侧关节间隙压痛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抽屉试验阴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髌上10cm周径:左下肢48cm,右下肢40cm;髌下10cm周径:左下肢39cm,右下肢27cm。左膝屈伸活动度:20°~110°。KSS功能评分:38分,KSS膝评分:50分。VAS评分(静止时):7分。X线片示左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变窄,胫骨平台增生硬化,周围骨质增生,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图1b)。MRI显示左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毛糙,关节滑膜增厚,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伴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皮下有粗大表浅静脉(图1c)。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下肢深浅静脉通畅,静脉曲张,皮肤及皮下浅筋膜增厚,可见较多细小静脉影。下肢静脉造影显示左小腿段浅静脉迂曲,股部浅静脉未见明显迂曲(图1d)。诊断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并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时间较长,保守治疗无效,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为必要治疗方式。在结合多学科会诊意见,评估其手术风险后,决定行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于2021年7月5日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外翻髌骨显露关节腔,术中见淡黄色关节腔积液,左膝髌上囊处大量滑膜增殖水肿,呈暗红色,送病理,关节周边大量骨赘,依次剔除滑膜和骨赘,内外侧胫骨平台均呈碟窝状骨缺损,股骨内外髁及滑车部大片软骨缺如,前交叉韧带残缺不连续,内侧半月板残缺(图1e),切除内侧半月板残迹,切除ACL残迹与PCL,保持6°外翻3°外旋完成髁部截骨,保持后倾5°完成胫骨平台截骨,试模假体测试下肢力线,关节稳定、活动度好,脉冲冲洗切口,骨床干燥后,调和骨水泥,置入德国LINK之4号胫骨假体及4号股骨假体,配10mm固定型PS聚乙烯垫。伸直位保持骨水泥固化后,测试力线,再次脉冲冲洗,放置引流管1根,依次缝合切口,术后X线片示左侧人工全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图1f,1g)。术后当天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形成,弹力绷带外固定、冰袋冷敷减少出血,术后1d拔除引流管,2d在床边功能锻炼并在助行器辅助下尝试下地行走。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良好,行走良好(图1h),术后一周VAS评分(静止时):3分。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形成,1次/d,应用中药补肝肾强筋骨同时利水消肿预防术后肢体肿胀。滑膜组织病理示:滑膜组织呈绒毛及结节状增生,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症,局部伴钙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KSS功能评分:80分,KSS膝评分:83分。术后3个月KSS功能评分:90分,KSS膝评分:89分;活动范围约120°,外翻角度约6°,左下肢髌上10cm周径47cm;髌下10cm周径41cm。
讨论
关于KT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最新研究表明,血管的生成和发育与G-patch和FHA结构域1(AG⁃GF1)的血管生成因子有密切联系,如有相关易位或突变,则可能导致KTS。该病的显著临床特点是三联征:(1)下肢皮肤的葡萄酒色血管痣或血管瘤;(2)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3)骨与软组织增生造成患肢增粗、增长。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史外,影像学检查也是必要的,多普勒超声是周围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关于KTS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多数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弹力袜、抬高患肢等;对于下肢不等长患者,如差异<2cm,则只需要增高鞋垫处理,差异>2cm时,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变,原发性多见,病因尚未明确,但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发病密切相关。严重的KOA关节严重畸形、疼痛,影响生活质量者,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虽没有相关文献明确表明KTS与KOA的密切程度,但有报道指出KTS通常会导致KOA的发生,并且从KOA发病密切相关因素上看,KTS患者患侧肢体肥大,患肢过长必然导致其膝关节负重增大,增加了KOA风险。该患者患有KTS,患肢较对侧肢体长约2cm,走路呈跛行步态,双下肢全长DR显示患肢KOA较对侧严重,应考虑KTS为KOA一大因素。
对于KTS,因其血管畸形,血栓和出血倾向都较高,并且关节置换术本身也具有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等。KTS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各种风险特别是无法预知、控制的大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都会相应增高。该患者手术意愿强烈,并且尝试过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前提下,完成多学科会诊后,选择手术治疗。该患者术中切口见静脉迂曲不规则,术中及术后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过度出血以及深静脉血栓,包括应用弹力绷带、冰袋冷敷、间歇性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出院后口服阿哌沙班等方法。KTS患者由于患肢过度发育,往往导致患肢肌肉骨骼系统肥大,普通关节置换假体型号不能满足,在手术之前应该配合相应的测量手段,备好相应的假体。
虽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解决患肢疼痛问题,但此患者患肢较对侧长度超过2cm,已经超出骨盆、膝关节和足的代偿,患者跛行,手术需达到软组织平衡,稳定膝关节,故无法解决患肢不等长的问题,术后嘱患者根据下肢长度差异定制增高鞋垫。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2年8月第30卷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