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护士,你们的劳动值钱吗?有人会困惑,因为回答的人至少可以分两类:值钱和不值钱。说值钱的人认为医生护士也是劳动者,按劳取酬,尤其医生在所有职业里收入不算低的;不值钱的人认为医生护士工作量大,压力也大,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因此,你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类别,都会拿一个参照物来进行对比。最近,随着医保支付改革推进,对于分组价格、收入、成本等都有相关讨论。我们来看看这些和医生护士收入有何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医保一系列动作后,和医生护士收入相关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加了。
譬如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统计了2015年-2020年
从2015年逐渐增长,到2018年达到高峰,2019年和2020年患者出院费用不仅没有增长,还有降低。
在不同类别费用中,药品和耗材两项合计占比从2015年的43.7%下降到2020年的26.8%。同时反映医疗服务的综合医疗服务费和治疗费两项合计占比从2015年的31.1%上升到2020年的44.7%。应该说“腾笼换鸟”的模式正在发挥作用。
不过,我同时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即综合医疗服务费和治疗费之间,综合医疗服务费占比仍然偏低。(注:综合医疗服务费包括诊察费、护理费、床位费等等)
就拿这个案例来说,我们看一下2015年和2020年的对比。简单地说,还是做手术挣钱。
因此,也倒可以解释多劳多得的观念。或许各位可以明白为何大医院热衷于做日间手术了吧!
因为刚才的想法,接下来的问题就严重了。外科做手术能挣钱,内科怎么办?
来自广西某三甲医院做了内科肿瘤治疗分组费用的情况。
在肿瘤内科治疗分组中,综合医疗服务费最高仅10%,甚至有些组只有2%-3%,而药占比高达49%-68%。简单地说,肿瘤内科医生就是给药厂打工的。
当然,说这话会得罪不少内科医生,然而从医院管理的角度讲,的确内科医生没有给医院“挣钱”啊。外科手术治疗费多,且占比也高,内科没有这些服务项目,也就无法“挣”到这些钱。
从作者在讨论部分中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可惜的是,作为一篇学术文章,是否会被管理层看到,并且重视呢?
哪怕是外科,譬如在福建某三甲医院关于
我思前想后,得出的结论是“查房”不值钱。(护理费暂不讨论)
在腾笼换鸟中,涨的比较多的是手术费,属于治疗范畴,“看得到”效果。而查房被认为就是动动嘴,动动笔,没有什么“贡献”。说明有人对于医生动脑这个事根本看不到。
北京协和医院有一个“宝贝”,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他们存的病案。医生从浩瀚的资料中搜寻信息,为疑难杂症进行鉴别诊断,找到“元凶”,根治患者。如果说这些都不值钱,那医生的价值何在?索性让电脑看病吧。至少电脑还不用发工资。这样的查房价值如何体现?
当过实习医生的都有体会,内科大查房是一件重大事件。不仅人员齐整,关键可以跟着主任、各级医生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通常一次大查房,往往是整整一个上午,有些来不及的讨论还会下午继续进行。花的人力物力都不是简单地聊几句。这样的查房价值如何体现?
之前北京的张医生和上海的陆医生,在网上关于肿瘤患者诊疗进行争论,最后卫健委还派出专家进行论证,那么像这样的“查房”价值如何体现?
以目前的医保支付改革看,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将来会越来越多做手术,内科甚至会没落,最多是外科的附属。如果是这样,你觉得靠谱吗?
来源:“诸任之谈医学人文”微信公众号,作者:诸任之
原标题:《医生护士,你们的劳动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