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半球间裂征”—胼胝体发育不全

发布时间:2022-10-21   来源:未知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半球间裂征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最大连合纤维,位于大脑纵裂底部,组成胼胝体的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连系额、顶、枕、颞叶,形成两侧侧脑室顶部。在MR矢状位上胼胝体呈典型的曲线状,边缘光滑,其嘴、膝、体及压部均清晰可辨,其后端叫压部,中间叫体,前方弯曲部叫膝,膝向下弯曲变簿叫嘴。以前曾认为胼胝体形成顺序是膝部最先形成,继而体、压部形成,嘴部最晚形成,后有研究认为,嘴板(指胼胝体嘴部更靠下的部分)在胼胝体形成的最早期便存在,嘴部的背侧部分可能与胼胝体膝前部同时存在。

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常见的闭合性颅脑畸形,包括胼胝体缺如或部分缺如。胎儿感染或缺血是胼胝体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胚胎早期的宫内感染、缺血等原因可使大脑前部发育失常,致胼胝体缺失,晚期病变致胼胝体压部发育不良。常首先累及体部和膝部,也可同时累及膝部和压部,但单独累及膝部的较少,仅见于前脑无裂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也有遗传基础。正常人胼胝体与脑组织前后径之比≥0.45,胼胝体发育不良者<0.3。胼胝体发育不良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颅脑畸形,约50%的胼胝体发育不良可以合并其它先天性发育异常,如Aicard综合征、导水管狭窄、蛛网膜囊肿、脑萎缩、Chiair畸形、脂肪瘤、灰质异位、脑裂畸形、脑膨出及Dandy-Walker畸形等。文献报道,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多由合并的畸形引起。

MR多方位成像比CT更能直观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正中矢状位T1像是显示胼胝体的最佳方位,是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最理想诊断手段,其MR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纵裂接近第三脑室前部(胚胎期纵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以后被胼胝体嘴封闭,若嘴不发育则纵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直达第三脑室前部。嘴部发育最晚,无论胼胝体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均累及胼胝体嘴部。所以纵裂与第三室前部相通是最常见的表现。

2)胼胝体全部或部分缺如,部分缺如往往发生于胼胝体压部,海马、前或后连合缺如。

3)侧脑室前角向外移位,侧脑室内侧缘有凹陷的压迹。原因是原先连接两侧半球的前部胼胝体缺如,那些本来横向连接两侧半球的纤维现在呈纵向排列,位于侧脑室内缘,压迫侧脑室,形成压迹。畸形的两侧脑室前角彼此分离,形成蝙蝠翼状。

4)侧脑室体分离,相互平行,主要见于横断面图像上,可能是轻度胼胝体发育不全仅有的表现。

5)胼胝体压部缺如,使侧室三角区扩大。

6)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呈放射状排列(在矢状面图像上)。

7)海马发育低下,导致侧室颞角扩大。深部白质发育不良也是侧室扩大的原因。

8)第三脑室位置升高,并呈囊状扩张,使两侧大脑内静脉分离。

9)在两侧半球之间的纵裂中形成大的囊肿,囊肿和第三脑室是分离的,与侧脑室之间可有或无交通。囊肿可以只位于大脑镰的一侧,或跨大脑镰,位于大脑镰两侧。

10)胼胝体膝部可合并脂肪瘤,脂肪瘤也可以延伸至胼胝体的所有部分。

鉴别诊断:1)广泛缺血低血氧脑病,引起广泛脑白质疏松,同时可侵犯胼胝体,使半球纵裂增宽,很像胼胝体发育不良,二者鉴别有赖于临床病史;2)大脑半球纵裂囊肿,位于中线,边界锐利,脑脊液信号,横轴位难与扩大上升第三脑室鉴别,冠状位显示囊肿位侧脑室上方,而扩大上升的第三脑室介于侧脑室之间。

颅内“半球间裂征”—胼胝体发育不全-1

图说天下

医学图库
医学资讯
医学前沿
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