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例讨论 > 正文

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2例

发布时间:2024-04-06   来源:未知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作者:黄金丽,吴金晓,付丽娟,黄卓妍等,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例1女性,47岁,无吸烟史,10年前曾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刮治术。术后10年患者无任何不适。于外院体检行胸部CT平扫发现双肺占位1个月余来我院治疗。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查体:右下颌牙齿缺失,牙槽嵴低平,余未见异常。复查胸部CT示:双肺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较大者12cm×10cm。全身PETCT示:(1)下颌骨未见肿瘤复发征象。(2)双肺多发大小不一结节影,FDG代谢增高,考虑为双肺多发转移瘤。我院行肺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考虑肿瘤性病变”,于2021年10月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肺癌血清标志物(SCC、NSE、CA125、CEA、CYFRA2)均阴性。例2女性,57岁,2021年12月因外伤致胸部疼痛2h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胸部CT示:(1)左侧第3后肋、左侧第3~5前肋、第7肋腋段骨折。(2)双肺多发结节影(图1B),考虑转移瘤,建议进一步检查。于2021年12月8日入住我院行胸腔镜下辅助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左侧第3肋骨)+左侧肺楔形切除活检术,肺癌血清标志物(SCC、NSE、CA125、CEA、CYFRA2)均阴性。术后追问病史,患者曾于19年前行口腔肿瘤切除术,具体诊断不详。

  

病理检查 眼观:例1,送检标本为右下肺组织,大小6cm×32cm×15cm,切开可见一灰白色结节,最大径08cm,紧邻肺被膜,距缝钉切缘2cm。例2,送检标本为左下肺组织,大小6cm×3cm×15cm,切开见一灰白色结节,最大径07cm,紧邻肺被膜。镜检:例1,肺结节边界清楚,大部分肿瘤细胞梭形,呈巢状排列,梭形细胞巢中见少量稀疏排列的椭圆形细胞,巢周见栅栏状排列的立方形细胞(图2),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性,部分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罕见,局灶夹杂泡沫状组织细胞。例2,肺结节边界清楚,可见较多腺样结构,内衬柱状细胞或立方形细胞,管腔内有胶质状分泌物,腺体之间可见梭形或椭圆形肿瘤细胞,靠近腺腔区域为排列紧密的梭形细胞,远离腺腔区域为排列稀疏的椭圆形细胞,肿瘤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和坏死(图3)。免疫表型:例1,梭形细胞或椭圆形细胞CK、CK5/6、p40、p63(图4A)、βcatenin、Ecadherin(+),Ki67增殖指数为5%;立方形细胞TTF1(图4B)、NapsinA(+);组织细胞CD68(+)。基因检测:BRAF基因突变阳性。例2,梭形细胞或椭圆形细胞p40、p63(图5A)、CK5/6、βcatenin、Ecadherin(+),CK7、TTF1、NapsinA(-),Ki67增殖指数为2%。腺腔内衬细胞CK7、TTF1(图5B)、NapsinA(+),p63部分(+),p40、CK5/6(-),Ki67增殖指数1%。两种成分EMA、CAM52(+),vimentin、S100、PAX8、Calponin、SMA (-)。基因检测:BRAF基因突变阳性。

 

病理诊断:2例均为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

 

讨论 

 

成釉细胞瘤是牙胚胎时期呈成釉器样分化,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上皮性牙源性肿瘤。其具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共同特征是含有柱状或立方状细胞和星网状细胞,2种细胞呈团片状或条索状排列,外层为柱状细胞,内层为星网状细胞。虽然成釉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和较高的复发率[1] ,但是发生转移病例比较罕见,占成釉细胞瘤的2%~5%,肺为主要转移部位。文献报道成釉细胞瘤在发生远处转移前,常有成釉细胞瘤原发部位复发,也有未复发却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2] ,本组2例均与后者相同。转移性成釉细胞瘤与原发成轴细胞瘤时间间隔较长,平均14~18年[3] ,难以追询既往病史。

 

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最常见3种转移方式[4] :(1)经血行传播;(2)手术过程中经呼吸道吸入肺内;(3)经淋巴途当成釉细胞瘤出现肺转移时易误诊为肺部其他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不仅要注意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还需与肺部多种疾病相鉴别。(1)成釉细胞癌:不仅具有成釉细胞瘤组织学特点,还有恶性特征,如细胞分化差、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核深染等。(2)硬化性肺细胞瘤有2种细胞组成:①表面细胞,位于乳头表面;②间质细胞,位于乳头内部或实性区内。硬化性肺细胞瘤有4个结构区域,且2种细胞均表达TTF1和EMA。(3)细支气管腺瘤也有2种细胞构成:①连续存在的基底细胞,②变化不定的腔面细胞(近端型腔面为纤毛和黏液细胞,远端型腔面为Ⅱ型肺泡细胞或Clara细胞)。细支气管腺瘤的基底细胞表达p40(p63或CK5/6)、TTF1,与成釉细胞瘤表达明显不同。(4)肺泡细胞性腺肌上皮瘤:为单发的边界清楚的周围型结节,由轻度异型的肺泡细胞形成腺样结构,腺腔内充满胶样分泌物,周围由肌上皮标志物阳性、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混合而成,成釉细胞瘤不表达肌上皮标志物,且以多发为主。

 

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最常见3种转移方式[4] :(1)经血行传播;(2)手术过程中经呼吸道吸入肺内;(3)经淋巴途径转移。本组2例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见双肺多发结节,可认为肿瘤细胞经血行传播。目前,引起成釉细胞瘤发生转移的确切因素尚不清楚,部分学者猜测肿瘤发生转移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肿瘤未治疗、初始疾病的范围、发病位置、术后多次复发、BRAF基因突变、不当的治疗方式和穿刺术等[4] 。

 

目前,转移性成釉细胞瘤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早期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患者因多次复发、转移或多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化疗和两者联合治疗等,使肿瘤减少或体积缩小,改善患者的症状[5] 。有研究发现在成釉细胞瘤中BRAF基因最常发生突变,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可使患者获益[6-8] 。

 

尽管成釉细胞瘤具有良性组织学特征,但发生转移后不采取积极的治疗也会对患者的生存期产生显著影响。Hosalkar等[4] 发现发生远处转移成釉细胞瘤患者比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低234倍,推测远处转移与预后不良有关,因此对转移部位进行有效治疗可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发生率低,早期确诊非常关键,应在原发肿瘤完整切除后,定期对原发部位和胸部进行放射影像学评估。如果初次检查发现异常,则必须使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参考文献略。

 

来源:黄金丽,吴金晓,付丽娟,等.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2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11):1401-1403.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