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 概述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1,发现: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麻风病麻风病是一种毁容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曾是一种常见的病,甚至《圣经》里也曾提到过麻风病。患者多处发生溃疡,并可导致残疾。儿童最容易患这种病,感染这种病后要过2---7年才会发病。由麻风病造成的足部的毁损。麻风病人经过治疗能完全康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麻风病不能被治愈的原因主是没钱或缺乏药物。汉森在1868年开始研究麻风病。这种病常常累及一个家庭中的多个成员,许多医生怀疑它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然而当汉森检查了几个病例的病史后注意到,一旦家庭分裂或家庭成员分居,其他成员就不会患病。所以,麻[阅读全文:]
摘要: 中医辩证 麻疹病毒引起麻疹的病因为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表现为肺卫症状,类似感冒,此为疹前期。脾主肌肉和四肢,麻毒邪入气分,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肢末端,属正气驱邪外泄,为出疹期。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正气虚亏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布不顺,产生合并症。如麻毒内归于肺,闭阻肺络,则发为小儿肺炎;麻毒内炽,上攻咽喉,可发为喉痹;麻毒逆传心肝,则神识昏迷,惊厥谵妄等;麻毒内灼阳明,循经[阅读全文:]
摘要: 疾病概述 败血症高致病性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阅读全文:]
摘要: 培养中的菌苗 分类 一般分为预防用活菌苗及预防用死菌苗两类。 预防用菌苗1.预防用活菌苗:常用者有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BCG)、鼠疫活菌苗等。制备活菌苗的关键在于获得减毒或无毒菌株,但该菌株应保持免疫原性。例如卡介苗系将结核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传230代(经13年)后获得。痢疾杆菌的依赖链霉素菌株则是通过选择后获得的突变株。活菌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类似经型或隐性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需量较小,但引起的免疫效果好,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如能以自然[阅读全文:]
摘要: 疾病介绍 由非霍乱弧菌引起得感染,这类弧菌在生化和血清学方面均不同于霍乱弧菌,可因致病菌种的不同而引起伤口感染,肠毒症或腹泻。 非霍乱弧菌感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食源性性疾病,多由摄入含有非霍乱弧菌如副溶血性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霍氏弧菌,创伤弧菌和所谓的非凝集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的食物。 非霍乱弧菌感染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经过15~2[阅读全文:]
摘要: 一.病原 急性非洲猪瘟:肾脏的皮非洲猪瘟病毒属虹彩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病因 霍乱肠胃病毒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阅读全文:]
摘要: 隔离室 隔离区的划分 隔离室护理医生 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 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传染病医院[阅读全文:]
摘要: 隐球菌病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新型隐球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菌可在鸽粪中存活2~3年,常混于尘埃中,吸入可引起疾病。患者如有慢性疾病,免疫力差,极易感染,如艾滋病等。隐球菌病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主要是隐球菌脑膜炎,头痛由间歇转为持续,进行性加重,以前头及颈部为重,有颈项强直,克尔尼希氏征和布鲁金斯基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700毫米水柱,患者呈半昏迷状态,偶有癫痫发作,不治常死亡。肺隐球菌病常无症状,偶然发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