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基础学科 >> 传染病学

该分类下有28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传染病学" 分类下的词条

感染性甲沟炎
编辑:0次 | 浏览:211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感染性甲沟炎

摘要: 定义    感染性甲沟炎是指甲周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感染. 甲沟炎  急性甲沟炎的病原菌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或变形杆菌属,有时为白色念珠菌或单纯疱疹病毒.它们通过由于甲倒刺,甲廓损伤或慢性刺激(如水和去污剂)引起的表皮破损处进入.慢性甲沟炎通常发生在长期接触水的职业(如服务员,酒吧招待员,洗碟子的人)或继发于吮指.它是由细菌与真菌(通常为白色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引起.    症状,体征和诊断  感染可沿着甲的边缘(侧面和近端甲廓)或可蔓延至甲下并化脓.[阅读全文:]

志贺菌病
编辑:0次 | 浏览:237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志贺菌病

摘要: 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的种类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数小时,最长的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医学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普通型痢疾 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因为痢疾杆菌均可产生毒素,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有中毒症状:起病急,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孩子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儿[阅读全文:]

弯曲菌感染
编辑:0次 | 浏览:279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弯曲菌感染

摘要:   弯曲菌感染     弯曲菌是一种能活动的,弯曲的微嗜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它可引起脓毒性血栓弯曲菌感染性静脉炎,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假体脓毒性关节炎和腹泻. 流行病学   据信有3种弯曲菌对人有致病作用,胎儿弯曲菌能典型地引起成人菌血症,常发生于同时伴有好发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或恶性肿瘤的病人.这些细菌也可引起复发性感染,若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有缺陷则这种复发性感染很难治疗.空肠弯曲菌可引起婴儿的脑膜炎,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可引起任何年龄[阅读全文:]

弯曲菌性肠炎
编辑:0次 | 浏览:334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弯曲菌性肠炎

摘要: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现,目前已认识其为人类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空肠弯曲菌肠炎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超过细菌性痢疾,在发展中国家几乎同细菌性痢疾。【诊断】取新鲜粪便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关显微镜下观察到急速运动的弯曲菌可作出快速诊断。确诊有赖粪便进行培养。【治疗措施】患者大多自愈,但排菌数月,病后最长排菌达1年。给抗菌药物治疗能迅速控制腹泻,中止排菌。可选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对症治疗亦应重视,有脱水者宜予以纠正。【病原学[阅读全文:]

布鲁菌病
编辑:0次 | 浏览:284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布鲁菌病

摘要: 【概述】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及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若同时有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如波状热、睾丸炎等,则诊断可基本成立。血、骨髓、脓液等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确诊的依据。  凝集试验(或ELISA、补结试验等)宜月逐周测定,高效价或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慢性患者凝集试验阴性时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阅读全文:]

巴贝虫病
编辑:0次 | 浏览:3257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巴贝虫病

摘要: 巴贝虫病  发病机制 巴贝虫在美国,巴贝虫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田鼠巴贝虫。田鼠是主要的自然保虫宿主,硬蜱科中的鹿蜱(这种蜱还藏有可致莱姆病的螺旋体)是常见的传病媒介。幼蜱吸感染鹿的血时被感染,然后越冬并发育为若虫,若虫可将巴贝虫传给别的动物,偶尔也可传给人.成虫蜱一般只吸鹿的血,但有时也可将巴贝虫传给人。巴贝虫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熟,然后进行芽殖无性繁。被感染的红细胞破裂,释出原虫,后者又可进入别的红细胞。  在美国的流行区有邻近马萨诸塞州Nantucket海湾的一些岛屿和陆地,纽[阅读全文:]

巨细胞病毒感染
编辑:0次 | 浏览:308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摘要: 诊断 巨细胞病毒感染单靠临床表现不能诊断CMV感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同时抗体呈出4倍以上增加或持续抗体滴度升高,将有助于诊断。 一、病毒分离 最好用唾液、尿液、生殖道分泌物、乳汁和白细胞,接种到人的成纤维细胞内繁殖和分离,细胞病变效应在1天或数周后出现,经固定和HE染色后可观察到巨细胞,核内有内包涵体,核周晕圈及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很象“猫头鹰眼”(owl′s eye)亦可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的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查。 二、血清抗体检测 最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试验[阅读全文:]

疫情责任报告人
编辑:0次 | 浏览:329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疫情责任报告人

摘要: 定义       疫情责任报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皆为疫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依法填写疫情报告卡,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阅读全文:]

埃播拉出血热
编辑:0次 | 浏览:272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埃播拉出血热

摘要: 埃播拉出血热   主要症状 埃博拉病毒 潜伏期一般为2-21天通常被描述为突然发生的发热(高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和咽喉痛,接着会有呕吐、腹泻、皮疹、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很快导致肾功能衰竭)以及体表和内脏大范围的出血和小血管、毛细血管出血等。部分病例还可出现内脏和体表大量出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疾病早期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心、肝等内部器官开始糜烂成半液体的块状,病人口中不断呕出坏死的组织,最后眼睛、嘴、鼻子和肛门大量出血,全身皮肤毛孔浸满血污而死。非重症[阅读全文:]

地方性斑疹伤寒
编辑:0次 | 浏览:254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2
标签: 地方性斑疹伤寒

摘要: 简介 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蚤传或鼠型斑疹伤寒。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轻,病程短,预后好病死率低。 疾病信息 疾病别名:鼠型斑疹伤寒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皮肤科症状体征:头痛 昏迷 咳嗽 恶心与呕吐 胸痛 便秘 身痛 病原学 小白鼠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mooseri),其形态、染色和对热、消毒剂的抵抗力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但很少呈长链排列。两者各含3[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