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基础学科 >> 传染病学

该分类下有28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传染病学" 分类下的词条

组织胞浆菌病
编辑:0次 | 浏览:3631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4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摘要: 组织胞浆菌病 病因病理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原发性真菌病。主要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在中国十分罕见,至中国内个案报道共11例。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该菌属双相性真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在室温和泥土中呈菌丝型。有人认为只有酵母型致病,而菌丝型无致病性。当人们吸入本菌的孢子后,首先引起原发性肺部感染,健康人常不治自愈。但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者,如恶性病,或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或吸入大量孢子后,形成肺部病灶,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到全身。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而自愈。重症者以两性霉素[阅读全文:]

类球孢子菌病
编辑:0次 | 浏览:2752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4
标签: 类球孢子菌病

摘要: 类球孢子菌病 概述 英文名:paracoccidioidomycosis 别 名:副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巴西芽生菌病;南美芽生菌病;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paracoccidioidal granuloma 副球孢子菌病原称巴西或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 流行病学: 本病手工业者发病较多,发病地区有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倾向。在南美除智利及圭亚那外,各国都[阅读全文:]

飞沫核
编辑:0次 | 浏览:6527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飞沫核

摘要: 飞沫的形成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 飞沫核      禽流感的飞沫传播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原体可经飞沫核传播。[阅读全文:]

空肠弯曲菌肠炎
编辑:0次 | 浏览:329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空肠弯曲菌肠炎

摘要: 空肠弯曲菌 病原学 空肠弯曲菌系弯曲菌属的一个种,弯曲菌属共分六个种及若干亚种。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genus)包括胎儿 空肠弯曲菌肠炎弯曲菌(campylobacterfetus),空肠弯曲菌(c.jejuni),结肠弯曲菌(c.colic),幽门弯曲菌(c.pybridis),唾液弯曲菌(c.sputorum)及海欧弯曲菌(c.laridis)。 对人类致病的绝大多数是空肠弯曲菌及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其次是大肠弯曲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微需氧杆菌。长1.5~5μm,宽0.[阅读全文:]

禽流感
编辑:0次 | 浏览:366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禽流感

摘要: 发现 文献中记录的最早发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分类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阅读全文:]

空气传播
编辑:0次 | 浏览:627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空气传播

摘要: 定义          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传播方式          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 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阅读全文:]

眼带状疱疹
编辑:0次 | 浏览:243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眼带状疱疹

摘要: 简介 眼部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典型的病变多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各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较少见)的皮肤分布区域,发生群集性水疱样皮疹。但不跨越睑及鼻部的中央界线,而仅局限于一侧。 病因 由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正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本病。发病后终身免疫,很少复发。 症状体征 发病部位 常发生于三叉神经之第一支(眼支),分布在有发的头皮、前额与上睑的皮肤[阅读全文:]

围产期传播
编辑:0次 | 浏览:3165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围产期传播

摘要: 定义           围产期传播(perinatal infection) 在围产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其传播也被称为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 主要方式包括:(1)经胎盘传播: 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常见的如风疹、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等。 围产期保健(2)上行性感染:病原体从孕妇阴道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球菌等。 (3)[阅读全文:]

百日咳
编辑:0次 | 浏览:649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百日咳

摘要: 简介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末有鸡啼声,未经治疗的病人,病程可延续2~3月,故名“百日咳”。婴儿及重症者易并发肺炎及脑病。我国唐代《千金方》中有类似百日咳的记载,至明朝蔻平的《全幼心鉴》中正式定名为百日咳。民间称“鹭鸶咳”或“疫咳”。 [1]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百日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必须在特殊含鲜血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本菌含内毒素及外毒素,本菌离开人体后生存不久,对[阅读全文:]

传染力
编辑:0次 | 浏览:3891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传染力

摘要:        传染力(infectivity):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微生物量来衡量。在人群中,可通过易感者在暴露于病原体后发生感染的比例(继发率)来测量病原体的传染力。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非常强的传染力,如:天花;而有些相对较弱,如:麻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