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ARS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基本概述 SARS病毒1965年,医学专家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阅读全文:]
摘要: 发现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电子显微图片早在1918年,美国、匈牙利和中国就有关于猪流感的报道,这与1918年西班牙人类大流感的时间一致。该病虽呈世界性分布,但主要以地方性流行为主。单纯的SIV感染表现为发病率高(100%)。病死率低(约5%)的特点,其严重程度与流行毒株、猪的日龄和健康状况、环境条件及细菌性继发感染相关。墨西哥:墨西哥感染地区2009年4月23日晚上11时,猪流感的爆发首次在墨西哥得到广泛报道。4月24日墨西哥当局在60多个死者中,16名的死因确定是新品种的猪流感的感染,其[阅读全文:]
摘要: 人流感 概述 人流感 传统观点认为,人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即使给人(志愿者)接种禽流感病毒也不会产生抗体。但事实表明,人不但会感染禽流感病毒而且还会使人发病与死亡。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症状从典型的流感样症状,即发烧、咳嗽、喉咙痛和肌肉疼痛,到眼睛感染、肺炎、急性呼吸困难、病毒性肺炎和其他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不等。 由于流感对人和畜禽的危害十分巨大,世卫组织将其列为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动物流感尤其是禽流感与人类流感及人类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禽流感被认为是人流感的保存和发生变异的新基因[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细菌腺鼠疫(Bubonic Plague)又称鼠疫或淋巴腺鼠疫,一般俗称为黑死病,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鼠疫是由鼠疫杆菌(Yeresinia pestis)所致的烈性传染病。鼠疫通常先在鼠类或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流行,然后再通过鼠、跳蚤叮咬传给人;当发展成肺炎性鼠疫时,亦可以在人同人之间传播。 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阅读全文:]
摘要: 美国一儿童不幸感染 疾病概述 爆发:美国中西部地区突现一种类似天花的传染性疾病——猴痘。截至美国东部时间6月9日,美国联邦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已经收到37份病例报告,其中4例已经被证实。 猴痘 起源:这是猴痘首次在美国现身,此前它只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出现过。 病毒:猴痘与引起天花的病毒有关,因此,天花疫苗也可以防治此病。 症状:猴痘感染者会出现发高烧、头痛、咳嗽、全身疼痛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死亡。 潜伏期:12天。 死亡率:猴痘的死亡率平均为10%,其中尤以儿童感染者的[阅读全文:]
摘要: 更名 A/H1N1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4月30日在网站上发布公告指出,从即日起,世卫组织在谈到本次流感暴发时,将使用“A/H1N1流感”的名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都曾多次指出,本次北美发现的A/H1N1病毒具有来自猪、禽类和人类的基因片段,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在猪之间传播或者由猪传播到人,也没有证据显示食用经过加工的猪肉或其它猪产品可导致人类感染。烹调肉食时通常使用的温度(例如70°C的中心温度)[阅读全文:]
摘要: 卫生部令15号 颁布日期:19910812 实施日期:19910812 颁布单位:卫生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与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 (二)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第三条 国家对性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阅读全文:]
摘要: 性传播是指传染病以性行为为主的传播方式; 中国CDC性病防治中心 性病 是指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传染病。过去我国只将梅毒、淋病、软性下疳、第四性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列入性病范畴。 性传播疾病(STD) 世界卫生组织在70年代把其他以性行为主要传播方式的20余种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TD),具体列举如下: (1)螺旋体感染:梅毒。[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