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基础学科 >> 传染病学

该分类下有28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传染病学" 分类下的词条

致病力
编辑:0次 | 浏览:328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致病力

摘要:        致病力(pathogenicity):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一般认为,致病力的大小取决于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速度、组织损伤的程度以及病原体能否产生特异性毒素。[阅读全文:]

白喉
编辑:0次 | 浏览:5107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白喉

摘要: 基本信息 白喉 疾病名称:白喉英文名:diphtheria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传染科 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发热、心律失常、紫绀、恶心与呕吐[3]简介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喉等处粘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伪膜形成为突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麻痹。白喉属中医学温病范畴,中医文献中的“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白喉风”等包括本病。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本病呈[阅读全文:]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编辑:0次 | 浏览:2397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摘要: 重要事实 登革热 ●登革热由蚊子传播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类流感疾病。有时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称为登革出血热。 ●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 ●现在,约有五分之二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 ●登革热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 ●登革出血热在亚洲一些国家是导致儿童严重患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登革热没有特异的治疗办法,登革出血热更为严重,但是适宜的医护常常可挽救登革出血热患者的生命。 ●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惟一途径是与携带疾病[阅读全文:]

登革热
编辑:0次 | 浏览:420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登革热

摘要: 简介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阅读全文:]

疱疹性咽峡炎
编辑:0次 | 浏览:4502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摘要: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简介 患病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亦有说法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该病[阅读全文:]

生殖器疣
编辑:0次 | 浏览:261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生殖器疣

摘要:     治疗报告    病原学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本病,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以感染人、鸟类和许多脊椎动物。已分离鉴定出50多种HPV,其中有1/3可侵犯外生殖器和肛周。外阴部感染的HPV的菌种是HPV6和HPV11;宫颈部的感染为HPV16和HPV18。HPV仅能在完全分化了的鳞状上皮内繁殖,其中增殖性病毒的DNA只能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内合成。不同的HPV类型感染上皮不同特定部位,这反映了病毒[阅读全文:]

公共马桶传染性病
编辑:0次 | 浏览:247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公共马桶传染性病

摘要: 争议 美国某网站否定 公共马桶传染性病 美国某网站曾发表文章指出,“公共马桶传染性病”的说法根本不可能,因为像马桶这样坚固的表面是不利于性病传播的。 但是,公共马桶传染性病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因为通过座便器传染上性病的事例在临床上是有的。性病传播85%是通过紧密的性接触,其他是通过血液、母婴或介质传播,其中介质传播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医学教科书上就一直有通过洗浴或座便器传播梅毒的病例。 专家分析 一般性病的细菌与病毒在超过人体体温和80%的湿度时,就会死亡。所[阅读全文:]

猩红热
编辑:0次 | 浏览:525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猩红热

摘要: 基本病症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儿童发病较高,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集体生活的地方,其传染 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病情轻重不等,潜伏期1-7天,大多数2-4天,起病急骤,发烧,咽痛为早期症状,较重者可有头痛,呕吐,其后有舌乳突肿胀,先是白色舌,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同时后颈部及颌[阅读全文:]

狂犬病
编辑:0次 | 浏览:1334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狂犬病

摘要: 狂犬病     概述 狂犬疫苗 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目的动物都可以成为病患,如人、猫、狗、雪貂、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马;而啮齿目动物(除海狸外)很少感染,如松鼠、花栗鼠、兔子等,但为了保险起见,被啮齿动物如鼠咬伤后还是应该注射狂犬病的疫苗。 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口水和体液中,绝大部份通过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痹方式出现,令患者显得沉默内向。[阅读全文:]

熊虫
编辑:0次 | 浏览:810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3
标签: 熊虫

摘要: 熊虫   熊虫 科学家们已经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动物中生命力最强的当数熊虫。  意大利动物学家拉扎罗·斯帕尔兰查尼还在18世纪70年代就首先开始对这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无脊椎动物(0.1~1.2毫米长)进行研究,正是他给这种动物取名为“熊虫”,意大利文为il tardigrado,后来拉丁文为Tardigrada。熊虫只能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淡水、湿土、树干、岩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都是它们栖身的所在。一旦水分不够,熊虫则进入假死状态。很难想象,就是100年之后,烤得干[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