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双眼皮双眼皮是指上睑皮肤在睑缘上方有一浅沟,当睁眼时此沟以下的皮肤上移,而此沟上方皮肤则松弛在重睑沟处悬垂向下折。在人的眼睑皮下深部有一块小而薄的肌肉,医学称上睑提肌。它收缩时,上眼睑上提,眼睛就会睁开。它的一部分肌纤维可以止于上睑皮肤,睁眼时,由于这部分肌纤维的拉力,使上眼睑的皮肤产生一条皱襞,这就是双眼皮了。有一部分人上睑皮下没有这种达到皮肤的肌纤维,这部分人就是单眼皮。 遗传基因 双眼皮这是生物遗传上的原因:双眼皮是显形基因,而单眼皮是隐形基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控制单,双眼皮的基[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先天性内斜视(congenital esotropia)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因为患儿父母对婴儿一岁以内的双眼眼位情况,常常不能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有可能把双眼视轴平等的不稳定性,误认为是先天性内斜。此外在婴儿时期,由于鼻部尚未发育完善,多有内眦赘皮及假性斜视,也容易造成混淆。有些后天性调节性斜视,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发生,以上这些,都可引起诊断上的混乱。 【诊断】1.大多数先天性内斜视患者[阅读全文:]
摘要: 原发性青光眼 疾病概述 原发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临床表现: 1.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是本病三大症状。新生儿或婴幼儿出现这些症状时,应作进一步检查。 2.角膜增大,横径超过12mm(正常婴儿角膜横径约10.5mm)。因上皮水肿,外观呈毛玻璃样混浊。有时可见到后弹力层膜破裂,典型表现为角膜深层水平或同心圆分布的条纹状混浊。 3.眼压升高、房角异常、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凹[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学 眼球水平切面图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性连锁隐性三种。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显性次之;性连锁隐性遗传最小。目前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至少有两个基因座位,位于第一号染色体短臂与第三号染色体长臂。性连锁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壁一区一带及二区一带。 关于发病机制,近20~30年中,有了一些瓣的线索。根据电镜、组织化学、电生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资 料推测,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消化功能衰退,致使[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2,多数为30岁以上成年人,10岁以下的儿童少见,左右眼之间差异,双眼发病率约为患者总数的15%。好发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 【诊断】根据上述临床所见,诊断并非十分困难,但周边部范围较小的浅脱离,往往易于漏诊,尤其是极周边部的脱离,直接检眼镜无法查到,必须用双眼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加巩膜压迫反复仔细检查后才能确定。 查到视网膜裂孔不仅为诊断原发性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键。因此如何能准确无遗漏地发现所有裂孔,十分重要。大约有[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又名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俗称慢单。是由于眼压升高为基本特征,进而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终于导致失明的慢性进行性眼病。开角型青光眼的房有,大多数是宽角少数为窄角。甚至在眼压升高时,房角也是开放的故因此而得名。 病因 开角青光眼=病理性高眼压+视野损害或者=病理性高眼压+眼底改变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在眼压增高时房角不闭塞的仍然是开放状态房水与小梁表面虽能充分接触但房水不能排出而使眼压增高眼压增高原因可能由于下列[阅读全文:]
摘要: 流行病学 新生儿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占先天性青光眼的50%~55%,国外统计患病率为0.008%中国患病率为0.002%~0.0038%。新生儿中先天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1/万Duke Elder发现在一般眼病患者中,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占0.01%~0.04%,而在盲人中占2%~15%此型青光眼以男性多见,根据近10年中国的病例报告,514例病人中男性375例(72.95%)女性139例(27.05%),男女之比为2.7∶1,欧美男女之比为3∶2。 有10%~12%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有家族史[阅读全文:]
摘要: 发病机理 眼球示意图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发病机理,是由于有未被矫正的远视合并有融合性散开幅度(fusionaldivergenceamplitude)不正常。如果病人有远视眼,为了使视网膜成像清晰,则需要调节,调节的改变引起集合的变化,称为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convergence)。换言之,每一屈光度的调节,都伴有若干三棱镜屈光度调节性集合,这种比例称为调节性集合和调节之比〔accommodativeconvergence(AC)/accommodation(A)〕,即[阅读全文:]
摘要: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眼内包括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血管瘤淋巴血管瘤畸胎瘤和恶性肿瘤(癌淋巴瘤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疾病名 :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所属部位 :头,眼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眼科,五官科 症状体征 :视力障碍 水肿 头痛 眩晕 神经痛 概述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mpressive optic neuropathy)由于眶内或颅内肿瘤或转移癌直接压迫或浸润所致,临床上有时易误诊,应引起警惕。 诊断 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HSV无处不在,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描述它与人类感染有关。1968年才明确了HSV-1和HSV-2之间生物学特性和抗原的区别Nahimas等提出HSV-1与非生殖系统感染HSV-2与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病毒主体为25面体对称式排列,病毒核心为双链DNA分子量为100×106Da,编码至少70种多肽,直径100~110nm的DNA核心被衣壳蛋白包裹,保护病毒核酸不被核酸酶破坏。紧靠衣壳的是被膜,由不定型物质组成,包裹外壳和被膜的是一疏松的双层脂质膜含有多聚氨基酸、脂质及糖蛋白。糖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