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球破裂伤 眼球(Bulbusoculi)[eyeball] 脊椎动物眼中由巩膜、角膜及其内容物组成的大体上像球状的眼的主要部分:位于眼眶内,后端有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的构造分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 概述 眼球破裂伤是眼球受暴力作用所引起眼球壁组织破裂的一种严重眼外伤。眼球破裂,透明的屈光介质、感光的视网膜,都将受到影响,可能发生严重的视力减退。同时常发生眼内出血,而影响视力。受伤后,可发生交感性眼炎,有导致双目失明的危险。如发生眼内感染,即使及时得到治疗,也难以保持原有[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已知Duane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但其确切病因不明,无论何类型均不能用单一原因来解释。 发病机制 眼球后退综合征1.解剖结构异常 即肌肉、筋膜发育异常。眼外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化的原因可能是先天发育异常,也可能是生后肌肉鞘内出血(如产伤)后机化所致。 (1)外直肌为无弹性的纤维带所代替故不能外转内转时,内直肌收缩而外直肌不能相应地松弛,因而引起眼球向后退缩和睑裂变窄。 (2)肌肉附着点异常。Spicer发现1例上、下直肌附着点偏内,接近内直肌,Bahr发[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学 眼球内陷常见原因有: 1.眼球过小:如先天性小眼球和后天性眼球萎缩。 2.交感神经麻痹:使眼眶Miller肌及眶内平滑肌弛缓和麻痹,因而上睑轻度下垂,睑裂缩小,眼球内陷,又因开瞳肌麻痹,致使睡孔缩小,这三项称Horrer综合征。 3.眼眶脂肪消失:老年人常见于重病后发生进行性半侧面萎缩及进行性脂肪消失时,或眶部肿瘤取出或出血吸收后。 4.外伤:多因眶底骨折,使眶腔扩大,或因部分内容进入上颌窦内,因而引起急性外伤性眼球内陷。此外,即使不引起骨外伤,也可由于球后组织的[阅读全文:]
摘要: 流行病学 犬弓蛔虫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分布的寄生虫。美国东南地区感染发生率高据报道不同地区狗的感染率有很大不同,伦敦的感染率为33%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的感染率高达100%。眼犬弓蛔虫病患者多有养狗史患者血清抗弓蛔虫抗体多为阳性。发病年龄为2~31岁,但主要见于4~8岁的儿童80%的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尚未见性别差异的报道。眼弓首线虫病被认为是儿童后葡萄膜炎的三大原因(眼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眼弓首线虫病)之一。据报道眼弓首线虫病在儿童葡萄膜炎中占10%。 病因 弓蛔成虫犬弓蛔虫是[阅读全文:]
摘要: 流行病学 犬弓蛔虫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分布的寄生虫。美国东南地区感染发生率高据报道不同地区狗的感染率有很大不同,伦敦的感染率为33%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的感染率高达100%。眼犬弓蛔虫病患者多有养狗史患者血清抗弓蛔虫抗体多为阳性。发病年龄为2~31岁,但主要见于4~8岁的儿童80%的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尚未见性别差异的报道。眼弓蛔虫病被认为是儿童后葡萄膜炎的三大原因(眼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眼弓蛔虫病)之一。据报道眼弓蛔虫病在儿童葡萄膜炎中占10%。 病因 弓蛔成虫犬弓蛔虫是在犬体[阅读全文:]
摘要: 眼异物伤 眼的异物伤比较常见、根据异物的性质可分为金属异物和非金属异物两类。 病因 大多数异物为铁、钢磁性金属异物,也有...非金属异物包括玻璃、碎石及植物性(如剌、木)和动物性(如毛、刺)异物等。 疾病别名 :眼异物伤 所属部位 : 眼 就诊科室 :五官科 简介眼的异物伤比较常见根据异物的性质可分为金属异物和非金属异物两类。大多数异物为铁、钢磁性金属异物也有非磁性金属异物如铜和铅。非金属异物包括玻璃、碎石及植物性(如剌木[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散发,是一种先天性肌肉、筋膜发育异常性疾病。但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 究其发病机制,有人认为原发病变在运动神经,包括脑干神经核支配有异常;也有人认为病变在肌肉本身。从眼肌手术中发现眶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肌肉为纤维组织所代替并互相粘连,肌肉与巩膜及眼球筋膜相互粘连,肌电图证实肌肉为病理多相棘波,时值延长有人把这种组织学和肌电图证明肌肉本身有问题的一类称为先天性眼肌病(ophthalmomyopathiacongenita)。 临床表[阅读全文:]
摘要: 发病机制 有人统计,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中约有15%的眼外肌麻痹是由外伤所致,此类眼外肌的损伤常见于眶部或颅脑部震荡伤以及眶部穿通伤。它们可以直接损伤眼外肌,也可以间接损伤眼外肌的运动神经或神经核,使其所支配的眼外肌发生功能障碍。如眼眶顿挫伤、穿通伤、神经或肌肉的直接撕裂、离断;眶内出血、水肿,对神经肌肉的压迫等;眶骨骨折碎骨片的直接切割、挤压;神经肌肉嵌入骨折缝或陷入上颌窦或筛窦内,以及颅脑震荡伤对脑干眼球运动神经核的损伤;颅底骨折直接损伤眼运动神经干;锐器刺伤眼外肌等,都可造成眼外肌的功能障[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眼外肌发育不全先天性眼外肌发育不全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 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眼外肌是由各中胚层中心发育而成,在第5周胚胎12~13mm长度时期中胚层凝缩成为一个很薄的圆锥体,这种中胚层圆锥体的形成,即是眼外肌发展的开始。当第6周胚胎13~18mm长度时期,肌肉圆锥境界明显当第6周末已经成为个别的肌肉组织眼外肌的分化开始于眼眶后部的锥尖而向前进行。在第2个月末胚胎30mm长度时期,肌肉是由长条细胞和纤维所组成,由少数结缔组织中隔相互隔开呈束状,这时肌肉圆锥内的组织除在视神经的附[阅读全文:]
摘要: 眼内转移性肿瘤比较少见,因为眼动脉与颈内动脉成直角分支,所以血流中的肿瘤栓子由于血流速度关系往往容易停留于颅内(脑及脑膜),而不易经过眼动脉进入眼内。 概述 眼内转移性肿瘤比较少见,因为眼动脉与颈内动脉成直角分支,所以血流中的肿瘤栓子由于血流速度关系往往容易停留于颅内(脑及脑膜),而不易经过眼动脉进入眼内。单眼者多,左眼多于右眼,因左侧颈总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上发生,肿瘤栓子经此处上行易入左眼,而右侧需要绕过无名动脉,比较困难。也有双眼同时发病者,但少见。癌肿多于肉瘤或黑色素瘤,因为全身癌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