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隐斜视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斜视与显斜视之间只是程度上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疾病别名 :隐斜视 所属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五官科 症状体征 :视力障碍 眼痛 疲劳 头痛 恶心与呕吐 概述 隐斜视病人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阅读全文:]
摘要: 流行病学 隐斜实际上正位视是极少见的,而隐斜是很常见的,90%的人有水平性隐斜或其他类型的隐斜。因此Duke-Elder曾有隐斜是“正常的”,而正位视为“异常”之说。Gifford和Adler认为内隐斜1△~4△,外隐斜1△上隐斜0.5△以内为正常情况。Guibor主张:在5m远注视时,内隐斜<2△外隐斜<2△,上隐斜<1△;在33cm注视检查时,内隐斜<3△,外隐斜<6△,上隐斜<1△可以归为正常范围Schobee统计在1215名学龄儿童中,远距离内隐斜6△至外隐斜4△范围内的占95%,平均[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SS型患者90%~100%有血红蛋白S,镰状细胞使其微循环内血流变慢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 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为A,呈两面凹的圆盘,柔软有弹性 可变形,容易通过毛细血管。镰状细胞血红蛋白为S或C,呈新月形像镰刀 特别是在低氧状态下更易镰变。这种镰变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硬,不易变形 故易堵塞视网膜小动脉 特别是周边部小动脉 造成视网膜缺血。因组织缺氧更易促使红细胞镰变,因而造成恶性循环。由于血管堵塞造成出血 这种出血在修复过程中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增殖和移行,与含[阅读全文:]
摘要: 远视眼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为此,远视眼经常需要运用调节来加强眼的屈光力,使进入眼球的光线能集合在视网膜上并成为清晰的物像。 疾病别名 :老花眼 所属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五官科,老年科 症状体征 :视力障碍 眼痛 头痛 概述 处在休息状态的眼使平行光的视网膜的后面形成焦点,称为远视眼(hypermetropia,hyperopia)。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阅读全文:]
摘要: 角膜鳞状细胞癌 基本简介 角膜鳞状细胞癌中文名:角膜鳞状细胞癌 英文名:corn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别 名: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 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原因不明,可原发于健康的角膜上皮,也可以是角膜上皮内上皮癌(原位癌)突破上皮基底膜侵犯深部角膜所致。本病发展缓慢相当长时间内只在局部生长,恶性程度低,很少转移到邻近淋巴结,远处转移者更少。 发病原因 可能与紫外线照射以[阅读全文:]
摘要: 一、美国角膜塑形术的发展: 1、治疗效果令人无法接受,研究开发相对停滞的30年,其原因: ① 当时镜片的设计水平不稳定; ② 制造工艺可重复性差; ③ 即使一切顺利,对于中度近视患者来说,要成功的完成一个角膜塑形术要验配很多副角膜塑形镜,其过程很繁琐。 2、改变角膜塑形术命运的四件大事 ① 1991年10月,角膜塑形镜生产协会(CLMA)向公众推出了电脑控制的角膜塑形镜的生产技术; ② 1992年,电脑控制的角膜地形图仪等设备开始出现; ③ 1993年,美国每年有20万近视患者接[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免疫复合物沉积1.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沉积是多种视网膜血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已发现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发生中起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不是特异性地针对视网膜血管的。不清楚此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视网膜血管炎的起始因素还是伴随的结果多数人认为视网膜血管炎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继发性表现。 2.细胞免疫反应 已有研究发现,迟发型过敏反应在一些视网膜血管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4+ 细胞、CD8+ 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可以释放一些细胞[阅读全文:]
摘要: 流行病学 据Wallyn报告,629例视网膜脱离的病人术前只在20例发现有SRM(3%)。事实上,SRM的发生率远高于此,因为大多数SRM不产生明显的视网膜牵拉而未引起注意有SRM的病人在年龄性别、种族、原先手术、术前视力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的时间以及前部和后部PVR的程度上,与无SRM的病例无显著差异。但有SRM的眼以前手术的次数多,说明这些眼存在细胞增生或复发的趋势。曾认为SRM的发生与视网膜长期脱离有关,这可能因为视网膜长期脱离而变薄透明度增加,SRM容易被发现。 病因 视网膜病变[阅读全文:]
摘要: 流行病学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发病率约为1/5000,比视网膜静脉阻塞少见约为后者的1/7多发生在老年人,文献报告发生在60~70岁者占73%,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多为单眼发病左右眼发病率无差别。双眼发病者少见,仅占1%~2%,个别报告有高达13%者。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男女之比约为2∶1。 视网膜动脉阻塞首先由von Graefe于1859年描述其特征有三: 1.视力突然丧失。 2.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 3.黄斑区有樱桃红点。 病因 本病多发生在有高血压(64%[阅读全文:]
摘要: 临床表现 早期视神经乳头水肿1.症状 视神经乳头水肿绝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单眼少见;多数视神经乳头水肿病人除因颅内原发疾病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以及局部神经症状以外即使视神经乳头水肿很严重,甚至病程相当长,病人也可以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其视力和视野可以完全正常。这种视功能长期保持正常的特点,是视神经乳头水肿的一个最大特征很多时候,当检眼镜下不易区别究竟是视神经乳头水肿抑或是视神经乳头炎时常可利用这一特点做出鉴别诊断。 然而,也有少数视神经乳头水肿的病人有很明显的视觉症状。甚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