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基础学科 >> 传染病学

该分类下有28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传染病学" 分类下的词条

水痘
编辑:0次 | 浏览:762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8
标签: 水痘

摘要: 基本概念 水痘 定义 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病毒VZV)属疱疹病毒,为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直径为150~200nm为有包膜的正20面体。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很弱,能被乙醚灭活。该病毒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增殖,且仅对人有传染性,存在于患者疱疹的疱浆血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传染性强,接种于人胚羊膜等组织培养可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形成。病毒糖蛋白共分5类(gpⅠgpⅡ、gpⅢ、gpⅣ和gpⅤ),其中gpⅠ、gpⅡ和gpⅢ抗体具有[阅读全文:]

猫抓病
编辑:0次 | 浏览:4652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8
标签: 猫抓病

摘要:   病原学 猫抓病猫抓病最早于1889年首次报道,1913年,Verhoeff从猫抓病患者的结膜切片中发现一种丝样微生物,当时认为其病原体为立克次体。1983年Wear等从猫抓病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或结膜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体(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其储存宿主是猫。迄今发现导致猫抓病的巴尔通体有2种亚型,即B. henselae和B. quintana。它是一类革兰阴性、氧化酶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镜下观察可看到一群[阅读全文:]

细菌性事物中毒
编辑:0次 | 浏览:255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8
标签: 细菌性事物中毒

摘要: 简介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系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中前者亦称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后者则称毒素性食物中毒,由进食含有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及肉毒杆菌等细菌毒素的食物所致, 临床特征   细菌性事物中毒宣传画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 ①在集体用膳单位常呈爆发起病,发病者与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显关系; ②潜伏期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阅读全文:]

斑点热
编辑:0次 | 浏览:250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8
标签: 斑点热

摘要: 简述 斑点热(Spotted fever,SF)是由一群病原体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 te 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落矶山斑点热、钮 斑点热 扣 热、北亚热、昆士兰斑点热、立克次体痘和日本红斑热等。由于斑点热死亡率低,且多发生 在 农村及边远地区,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病一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很多流行该病的地 区,人们并不认识它。一直到1958年我国学者在内蒙古首次发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血 清学线索以来[1],[阅读全文:]

布氏菌病
编辑:0次 | 浏览:314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8
标签: 布氏菌病

摘要: 简介中文名:布氏菌病 英文名:brucellosis 别 名:布鲁菌病;布鲁氏菌病;波状热;波型热;布鲁杆菌病;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马尔他热;马耳他布鲁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波浪热;普鲁斯病;流产热。 概述 布氏菌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为地中海地区,亚洲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500000。新中国成立前本病流行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人畜布氏菌病又有回升很多已经基本控制的地区又有新的人畜布氏菌病流行,如山东省[阅读全文:]

辛德毕斯病毒病
编辑:0次 | 浏览:270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8
标签: 辛德毕斯病毒病

摘要: 疾病简介辛德毕斯病毒属披膜病毒科甲病毒,是虫媒病毒之一。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虫媒病毒有500余种,其中120多种对人、畜有致病性,某些病毒还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如脑炎等。人的感染一般在蚊虫密度高的季节发生,多为散发。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倦怠、淋巴结肿大等。皮疹常变成水泡,持续7d左右,留下褐色斑,多发生在手和足。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临床表现为发热不退、脑膜炎、脑炎、皮肤损害、抽搐、肌无力等,提示该病毒可能是福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性人兽共患病致病因子。 发现病毒 [阅读全文:]

绦虫病
编辑:0次 | 浏览:3241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7
标签: 绦虫病

摘要: 病因 绦虫病 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进入体内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成虫虫体脱节,从肛门排出体外,故可在内裤或被服上发现白色的虫体节片,节片随大便排出则可见粪便中有虫体节片。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是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终末宿主,故宾馆是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排出猪带绦虫卵或牛带绦虫卵,分别使猪[阅读全文:]

流感
编辑:0次 | 浏览:667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7
标签: 流感

摘要: 简介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不过冬末春初稍稍增多而已,而且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或者局部爆发,或者大规模流行。 流感征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它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阅读全文:]

蛔虫病
编辑:0次 | 浏览:767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7
标签: 蛔虫病

摘要: 病原学 蛔虫病蛔虫成虫外形如蚯蚓,故又称似蚓蛔线虫。属于线虫纲,蛔形目,蛔虫科,蛔线虫属。为体型最大的人体肠道线虫。成虫呈乳白或粉红色,体表有细横纹。雌虫较粗大,长20~35cm,宽0.5~0.6cm;雄虫稍细小,长15~30cm,宽0.2~0.4cm。每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0万个。受精卵呈卵圆形,长75┢m,宽50┢m,有一层厚而透明的卵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内含未发育的胚细胞及粗卵磷脂颗粒。未受精卵则较细长,蛋白膜与卵壳均较薄,内含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卵随寄主粪便排[阅读全文:]

柯萨奇病毒
编辑:0次 | 浏览:560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19 17:17
标签: 柯萨奇病毒

摘要: 病理概述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 柯萨奇病毒(Coxsachie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es)分为A和B两类,妊娠期感染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