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状简介 一些病毒引起的腹泻综合征。主要表现腹泻伴呕吐或发热,重者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和流行。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在儿童中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流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较大的儿童或成人中发生爆发流行,另一种是散发的,偶尔流行,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多数急性发病。在温带具有季节性,在热带全年都有发生。直到1970年代,应用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和免疫学等方法,才查出引起本病的一些病原: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组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资料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疾病别名 :流脑所属部位 :头部 颈部 全身 就诊科室 :传染科症状体征 :发热 头痛 食欲异常 腹泻 腹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1] 病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风疹 风疹(rubella,Germanmeasles)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疟疾解放前中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疟疾病人,病死率约为1%。解放后在1954年、1960年和1970年曾发生三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近几年疟疾发病人数已控制在20万-30万例,疟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我国常见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海南、云南二省,其余各省有少数输入病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已罕见。我国的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北纬33度以北地区传播发生在7月至11月间,北纬33度至北纬25度间地区传播发生[阅读全文:]
摘要: 疫情简介 伦敦大瘟疫1664年至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是一场在伦敦爆发的腺鼠疫,在1665年炎热的8月和9月尤其猖獗。一周之内,7165人因瘟疫而死亡。总死亡人数达7万人左右。疾病是由黑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它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其症状和后果十分恐怖——发烧、打冷颤、淋巴腺肿大,最后便是发疯和死亡。 瘟疫来源瘟疫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来自法国,1665年4月,两个法国海员昏倒在伦敦西区特鲁里街与朗埃克路口,后来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引起了大范围的传染。另一种说法是说鼠疫病毒来自荷兰,这种疾病[阅读全文:]
摘要: 疫情简介 米兰大瘟疫1629年,德国和法国士兵将传染病带到意大利曼图亚。在三十年战争中,威尼斯军队感染了疾病,当他们撤退到意大利中北部时,将疾病传染给了当地人。当时米兰总人口为13万,在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数高达6万人。 瘟疫爆发1629年暴发的“米兰大瘟疫”使米兰成了名副其实的“恐怖之城”。据当时统计,瘟疫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细究根源,这场灾难都是战争惹的祸。德法军队把瘟疫带到了意大利城市曼托瓦,威尼斯部队也染上了疾病,他们把瘟疫传播到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区。1629年10月,瘟疫波[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cd4细胞 T细胞是白血球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体内有二种主要的T细胞,其中一种是称为CD4细胞,在T细胞的表面。这些CD4细胞又称为免疫系统的「辅助手」(helper),能指挥身体对抗微生物,例如病毒。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一简称为CD4细胞。由于HIV的攻击对象正是人体的CD4细胞,因此CD4记数能够直接反映人体免疫功能,是提供HIV感染患者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正常成人的CD4细胞为每立方毫米500~1600个,艾[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由多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禽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气囊炎、败血症、脐炎、输卵管炎、腹膜炎及大肠杆菌肉芽肿等。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等病变。 病原 埃原氏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中的常在菌,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此病的发生。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阅读全文:]
摘要: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病于1978年在英国和瑞士暴发后,随后很多国家相继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我国于1980年分离了本病毒。 【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本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性。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球形,直径95~190纳米,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核酸型为RNA,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内生长。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都可将其杀灭。 【流[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腹部皮肤鼠疫形成溃疡 皮肤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 流行病学 家鼠 1.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草原土拨鼠、黄鼠和旱獭等最重要。 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