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基础学科 >> 病理学

该分类下有563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病理学" 分类下的词条

巴尔通氏体病
编辑:0次 | 浏览:211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9
标签: 巴尔通氏体病

摘要: 巴尔通氏体病 内容 (bartonellosis)由白蛉叮咬传播的细菌性皮肤病。本病局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河谷,如秘鲁、厄瓜多尔尔和哥伦比亚。病原体为杆状巴尔通氏体,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性杆菌,吉姆萨染色呈红紫色。病原体进入血流,粘附于红细胞上或寄生在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可在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潜伏期2~6周,典型病程分两期:①奥罗亚热期。表现为间歇高热、肌肉和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严重贫血,周围血涂片呈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可见有核红细胞和豪厄尔-若利二氏体,经3~6周,生存者开始[阅读全文:]

层状血栓
编辑:0次 | 浏览:2811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9
标签: 层状血栓

摘要: 介绍 层状血栓:单一的混合血栓现于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和动脉瘤内,血栓呈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故又称为层状血栓。   相关条目   层状血栓   混合血栓  二尖瓣  左心房  动脉瘤   血栓[阅读全文:]

尿潜血
编辑:0次 | 浏览:463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9
标签: 尿潜血

摘要: 尿潜血 疾病产生 尿潜血在肉眼下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红血球的存在,但如果用试纸检验时却有反应,为何会如此呢?因为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但是红血球为何会在离开身体前就破裂了呢?这是因为红血球本身的寿命已到,如同泡沫般自行溶解,也可能是喝了大量的水,尿液变得淡薄、张力降低,红血球因而破裂,不论如何有潜血时,如同有血尿一般是一种警讯,不可等闲视之。 疾病诊断 尿潜血基本上潜血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上也有不同的考虑,例如年轻女性在验尿时发现[阅读全文:]

尿流动力学
编辑:0次 | 浏览:340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9
标签: 尿流动力学

摘要: 尿流动力学尿流动力学是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及传感技术测定膀胱及尿道的一系列参数,从而分析膀胱及尿道功能状态来诊断下尿路疾病的检查手段。 概述 尿流动力学尿流动力学包括尿液流动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因素;排尿活动有关的解剖生理基础;下尿路梗阻尿流动力学检测等内容。检查技术的出现是泌尿外科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尿流动力学检查本身就在干扰着尿路的正常生理活动,并影响着受检查者的精神和心理,因此检查结果并不一定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故决不能忽视详细的病史、全面的查体和必要的其他检查。 常用尿动力学检查:包[阅读全文:]

尸体病理解剖
编辑:0次 | 浏览:191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9
标签: 尸体病理解剖

摘要: 尸体病理解剖内容配图所属分类病理检查诊断[阅读全文:]

尘肺病
编辑:0次 | 浏览:277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8
标签: 尘肺病

摘要: 病因 尘肺病 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越严重。 2.矽肺发生发及病变程度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蓄积量主要取决于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接尘工龄越长,防护措施差,吸入并蓄积在肺内的粉尘量越大,越易发生矽肺,病情越严重。 3.生产性环境中很少有单纯石英粉尘存在,通常是多种粉尘存在。应考虑混合粉尘会有联合作用。 4.工人的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对尘肺发生也起一定作用。 分类 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阅读全文:]

少阴病
编辑:0次 | 浏览:224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8
标签: 少阴病

摘要: 少阴病 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病程中,心肾阳虚,虚寒内生或心肾阴亏,阳热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少阴病的形成,或来自传经之邪,或心肾阴虚,外邪直中,或汗下太过,内夺肾阴。邪犯少阴,既可从阴化寒,又可从阳化热 少阴病,但就伤寒而言,阳虚的寒证占主要地位。少阴寒化证为阳气不足,病邪内入,从阴化寒,呈现出全身性的虚寒征象。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治宜急温少阳,方用四逆汤。若脉微欲绝,反不恶寒,甚至面赤,为阴盛格阳,治宜回阳救逆,方用通脉四逆汤。少阴热化证为[阅读全文:]

小儿麻疹
编辑:0次 | 浏览:319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8
标签: 小儿麻疹

摘要: 小儿麻疹小儿麻疹是由小儿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是7-14天,小儿麻疹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可并发肺炎。小儿麻疹是冬末春初易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且又易传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由小儿麻疹病毒引起,其症状特征是上呼吸道炎症病变,口腔黏膜上出现小儿麻疹黏膜斑,发热,还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出疹。 临床表现 小儿麻疹因小儿麻疹也属于呼吸道疾病,故一般感冒发烧的症状都会有,除此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症状。在第一或第二天,病童会有发热[阅读全文:]

小儿蛔虫病
编辑:0次 | 浏览:415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8
标签: 小儿蛔虫病

摘要: 小儿蛔虫病小儿蛔虫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往往影响小儿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妨碍小儿生长发育。尤其蛔虫病的并发病较多,复杂而危险,有时危及生命,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病理概述 小儿蛔虫病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这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患病的小儿往往食欲异常,并伴有阵发性腹痛。人经口食入感染性虫卵,先孵化为幼虫,继之发育为成虫。在虫卵发育为成虫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消化道内、外的症状,长期严重的感染可妨碍小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因为蛔虫具有游走、钻孔、扭结成团的特点,还会引起多[阅读全文:]

小儿痢疾
编辑:0次 | 浏览:2542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3 13:58
标签: 小儿痢疾

摘要: 小儿痢疾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病理特点 注意卫生小儿痢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料等传染他人。患菌痢的患儿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有下坠感及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