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也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asymptomatichematuriaand/orproteinuria),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病。 简介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肾功能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肾炎综合征。其发病常出现于感染,主要是链球菌感染之后,属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中年及老年较为少见,男女比例约2[阅读全文:]
摘要: 阿米巴原虫病 简介 阿米巴原虫病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度致病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原虫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和肝脏,较少寄生于肺脏、脑和脾脏等部位,且以滋养体形式侵袭机体,引发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该病分布范围广,易感机体较多,现已呈世界性流行传播。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体发现该原虫以来,该病已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阿米巴原虫病阿米巴原虫病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疾病[阅读全文:]
摘要: 临床表现 《伤寒论》《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阳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阅读全文:]
摘要: 内容概述 阔节裂头绦虫病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latum)又称鱼阔节绦虫,属假叶目,裂头科,裂头属。虫体扁平,白色或淡黄色,长3~10m,分头节、颈及链体三部分,共有3000~4000个节片。头节呈长匙形,长2~3mm,宽0.7~1mm,腹、背面各有一条纵行而深凹的吸槽,用以固着于寄主肠壁及移动。颈较窄,仅一节,长5~10mm。成熟节片的大小为2~4×10~12mm。孕节较宽,不自虫体脱落。虫卵每隔3~30天从孕节的子宫孔中周期性地逸出,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呈卵圆形[阅读全文:]
摘要: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疾病名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疾病别名:充血性胃病,congestive gastropathy,CG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 疾病概述 胃黏膜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黏膜及黏膜下血管扩张,不是炎症性损害,并命名为充血性胃病因其与门静脉高压的密切关系,后改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 的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临床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疾病描述 [阅读全文:]
摘要: 链杆菌病 病状体征 链杆菌潜伏期一般为l~7 天,有长达22 天者。咬伤处很易愈合,无硬结性溃疡形成,局部淋巴结亦无肿大。经1~22 天潜伏期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呕吐。热型不规则或呈间歇性,于l~3 天后缓解,以后热度可再度上升,但规律性不如小螺菌鼠咬热。50%以上患者在病后第2 周出现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或关节炎,以腕、肘等关节多见。受累关节有红、肿、痛或见关节腔积液。75%的患者发热后l~8 天内出现充血性皮疹,一般为斑丘疹,呈离心分布,常累及手掌足趾,亦可为麻疹样,有时有瘀[阅读全文:]
摘要: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症状体症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遗传性多为青少年、男性及有家族史;获得性常无家族史。原发性,无原因,多于50 岁以上发病。继发性多见于用异烟胼、比秦山胺、氯酶素及抗癌药时间过长 后发病。亦可 见于肿瘤及骨髓增生性疾病。 2.发病缓慢,贫血为本病主要症状与体征。常有皮肤苍白,部分病人皮肤呈暗黑色。软 弱,动则心悸、气促。 3.肝脾轻度肿大,后期发生血色病时(即含铁血黄素沉积症)肝脾肿大显著。 4.发生血色病时可出现心、肾、肝、肺功能不全,少数[阅读全文:]
摘要: 铁利用性贫血 病因 铁利用性贫血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铁利用性贫血[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钩体螺旋体病的病因病理钩端螺旋体病俗称“懒孵鸡娘痧”。这是因为患者有小腿肚子痛,直立不舒服,欢喜蜷卧之状,犹似懒孵母鸡状而形容取名。钩体病是一种人畜可以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播动物是野鼠和家猪。当这两种动物患带钩端螺旋体这类致病菌体后,通过排尿将菌体污染外界田水或雨水、泥土。而当人们接触这些污染水体后,水中的钩端螺旋体经人体粘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内,长则三周,短则三天便可引发钩体病。 早期钩体病酷似感冒,但有寒热、酸痛、全身疲乏三个自觉症状,还有眼红、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三[阅读全文:]
摘要: 郁病 简介 郁病患郁病的女性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以往患郁病者多为更年期女性,但现在30来岁的成功女性也提早出现郁病症状。“郁”意味着滞而不通,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过度思虑、烦闷生气、心情抑郁而无法排遣,这些不良情绪会郁积在心中,导致气机郁滞,就会引发郁病。 郁病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从临床来看,郁病患者可表现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胁肋胀痛,或心烦易怒,悲忧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多梦,月经不调,[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