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基础学科 >> 病理学

该分类下有563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病理学" 分类下的词条

颚口线虫病
编辑:0次 | 浏览:322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颚口线虫病

摘要:   流行病学   颚口线虫病 1.传染源 棘颚口线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转续宿主(蛙、蛇、鸭猪等)和终宿主(猫、狗)等都是本病的传染源。被棘颚口线虫蚴感染的人只能充当转续宿主,不会再感染他人,故人不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因进食生的或未煮熟而含有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蛙、蛇鸡等肉类而获得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 4.流行概况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和国家,如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老挝、[阅读全文:]

颌骨囊肿
编辑:0次 | 浏览:6321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颌骨囊肿

摘要: 疾病概述 颌骨囊肿颌骨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由于严重的全身疾病,代谢紊乱等造成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使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口腔内细菌经腮腺导管而致腮腺逆行性感染,称之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又名为外科性腮腺炎、继发性腮腺炎或手术后腮腺炎。现在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处理,体液平衡及口腔清洁,以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应用,手术后并发腮腺炎已很少见,所见的大多系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本病最常见的病[阅读全文:]

颅骨
编辑:0次 | 浏览:1076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颅骨

摘要: 颅骨颅骨(skull)由23块组成,其中脑颅8块,面颅15块。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 组成 脑颅骨颅骨(skull)共23块.脑颅:8块,构成颅腔;面颅:15块,构成面部支架,人类颅骨通常由29块骨头组成。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1、顶骨2、冠状缝3、蝶骨4、泪骨5、[阅读全文:]

颅内肿瘤
编辑:0次 | 浏览:467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颅内肿瘤

摘要: 概述 颅内肿瘤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阅读全文:]

颅内占位性病变
编辑:0次 | 浏览:387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颅内占位性病变

摘要: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疾病概述 颅脑损伤正常人颅腔内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脑血管及其管腔内流动着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完全封闭,颅腔容积与其所包含内容物的体积是恒定的,颅内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大约0.686-1.96千帕,或者70-180毫米水柱)。所谓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颅腔内一定空间被局灶性病变所占据,引起临床[阅读全文:]

非典
编辑:0次 | 浏览:730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非典

摘要: 概述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旧称非典型肺炎)已成为世界性流行性疾病。此次的疫情扩及全球,依据WHO统计,截至四月十四日止,全球SARS病例已累计至[阅读全文:]

静脉石
编辑:0次 | 浏览:4829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静脉石

摘要: 介绍 静脉石(phlebolith):长久的血栓未能充分机化,可发生在静脉内有大量钙盐沉积的血栓称为静脉石。   相关条目   静脉石  血栓    机化    静脉     钙盐    沉积[阅读全文:]

雷诺氏病
编辑:0次 | 浏览:924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雷诺氏病

摘要: 雷诺氏病雷诺氏病是系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末梢对称性皮肤发白、紫绀、潮红等雷诺氏现象为其临床特征。 疾病概述 雷诺氏病--指动脉改变雷诺氏病是一种血管功能性疾病,雷诺氏病早期可无病理变化,雷诺氏病但在中、晚期则见组织学改变。 1.指、趾动脉改变:雷诺氏病一般不出现指、趾动脉管壁病理改变,雷诺氏病但晚期由于营养障碍可使指、趾动脉内膜增生,弹力膜断裂及肌层增厚,使终末支血管腔变窄。可有血栓形成,此时与闭塞性脉管病不易区别。 2.雷诺氏病微循环改变,有两[阅读全文:]

雅司
编辑:0次 | 浏览:385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雅司

摘要: 雅司 检查化验 本病主要是进行常规物理检查。最常进行的是神经-肌电图检查: 雅司 运动神经元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所记录到的电位即MUP。正常情况下,神经冲动使一个运动单位的所有肌纤维同步放电,产生一个MUP,但在失神经的肌纤维中就不复如此,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在2周后,对乙酰胆碱的灵敏性增大,可达到正常的100倍。它们会自发地发放电位,也就是纤颤电位。神经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肌电图的异常只能证明神经原性损害,而神经电图改变则使损害定位[阅读全文:]

隐球菌性脑膜炎
编辑:0次 | 浏览:2910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8-15 15:25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摘要: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亦呈增长趋势索。 疾病概述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神经内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经血流播散于全身各器官,30-50%的该病患者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本病治疗较为困难,死亡率较高(2[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