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扁平苔藓(lichenplanus)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性疾病,是口腔粘膜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感染、精神、内分泌、系统性疾病、遗传及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措施】其治疗方法为:①去除各种不良刺激,如去除牙垢,修正锐利牙齿及不良修复体。②保持口腔卫生,可用0.05%洗必泰液含漱。③局部炎性病变,可涂以皮质激素软膏或膜剂。长期糜烂不愈者可用醋酸氟美松液2~5ml,加等量2%普鲁卡因,或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5mg/ml)0.5~1.0ml,于病变基底处注射。3~7天注射一次,2~5[阅读全文:]
摘要: 脑脓肿CT显示 脑脓肿(Intracerebral 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 流行病学 可在任何年龄发生,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发病率占神经外科住院病人 2%左右,男女比例约2.5:1。 分类 脑脓肿MRI 按病因和感染源不同分为四类: 1、耳源性与鼻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约占脑脓肿的2/3。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经[阅读全文:]
摘要: 描述 检查显像 颅中窝底骨折可损伤较大蝶窦之上壁而致脑脊液鼻漏。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造成的脑脊液漏可经咽鼓管流到鼻腔,称为脑脊液鼻漏。筛骨筛板骨折所致的脑脊液鼻漏发生率最高。脑脊液鼻漏可在受伤时刻发生,也可在伤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生;后者称为迟发性,可能因为伤时仅有骨板断裂而硬脑膜完整,以后受颅内压和脉搏呼吸的影响,硬脑膜逐渐疝入骨折裂隙内,久之致硬脑膜纤维断开,形成小孔,遂发生脑脊液鼻漏。另一原因是受伤时血块将硬脑膜和骨板裂口暂时封闭,以后血块分解,脑脊液鼻漏。或因受伤时血块将硬膜[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信息 疾病名称耳毒性耳聋耳毒性耳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 疾病病因指滥用某些药物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所致的耳聋。 治疗方案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原则是:(1)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2)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具体方法如下: 疾病概述 耳毒性耳聋是指应用或接触某些治疗性药物或化学药物后引起的耳蜗及前庭损害,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水杨酸类、奎宁以及袢利尿药、抗肿瘤化疗药等。耳毒症状可在用药后2—4周出现,个别患者可先于2周前出现。 诊断要点[阅读全文:]
摘要: 多种原因引起鼓室乳突部骨质缺损,使脑膜脑实质疝入鼓室或乳突腔内。此症比较少见,国内程绍光、石春华等相继报告不足10例。【治疗措施】首先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可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力,然后做耳内或耳后切口,将鼓室乳突腔内残留病灶如死骨、胆脂瘤、肉芽等清除干净,然后将疝出脑膜脑组织切除,不能还纳颅内,否则坏死变性的脑组织形成脓肿,将加深感染。随后取阔筋膜或颞筋膜缝合修补脑膜缺损处。另取带蒂颞肌瓣或胸锁乳突肌瓣填塞术腔。如颅骨缺损较大,可采用自体肌片或肋软骨片移植。该修补术必须在感染彻底控制之后才[阅读全文:]
摘要: 疾病名称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疾病分类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是由高频向语频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聋,伴高调持续耳鸣。多数有响度重振及言语识别率与纯音测听结果不成比例等。 疾病概述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治疗: 首先,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其次,多吃维生素类食物。第三,老年性耳聋病人可适当多吃鱼类食物,尤其是青鱼。第四,老年性耳聋病人应戒烟禁酒,不喝浓茶、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食物。[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概述 自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之后,中耳结核才得以确诊。多继发于肺结核病,发病率19世纪初为13%,近20年来由于有效的抗痨药物的问世,肺结核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现已很少见到。国内报道最多者为王鹏万1956年41例。 诊断方法 有肺结核病史,小儿结核菌试验阳性,耳分泌物可查到结核杆菌。 治疗措施 全身采用抗痨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PAS和利福平等。局部应用双氧水清洗耳道后用5%链霉素、0.1%利福平溶液滴平。全身情况未好转之前,不宜进行鼓膜修补。慢性乳突炎并有骨[阅读全文:]
摘要: 疾病介绍 粒性白细胞缺乏症为全身性疾病。本病常并发咽溃疡性病变,称之为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粒性白细胞缺乏症为全身性疾病。本病常并发咽溃疡性病变,称之为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也可根据粒细胞生成减少、无效增殖、破坏过多、复合原因及假性粒细胞减少等而分成五大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氯霉素、消炎痛等或放射性物质的副作用,可使骨髓抑制、影响造血功能而致粒细胞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脾肿大、脾机能亢进,可使粒细胞破坏增多,成人及儿[阅读全文:]
摘要: 筛窦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上颌窦,居第二位,以鳞癌及腺癌为主,也有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报道。【诊断】临床难以鉴别肿瘤究竟原发于哪个鼻窦。X线或CT等检查可明确肿瘤范围和有无颅内转移,但确定肿瘤性质仍需活体组织检查。【治疗措施】筛窦恶性肿瘤治疗目前仍主张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或化疗等综合疗法。尤其是对早期病人,应于术前还是术后放疗,或术前术后分期进行,各家意见尚未统一。一般主张术前放疗4~5周,剂量为全量的3/4,然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其余1/4放射剂量于术后进行。化疗或其他生物疗法,可根据肿瘤病理[阅读全文:]
摘要: 病理病因 甲状舌囊肿及瘘管又名颈前正中囊肿及瘘管。是在甲状腺发生过程中,甲状 甲状舌囊肿及瘘管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消失而产生的。可发生于自舌盲孔至胸骨上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甲状舌瘘管的内瘘口位于舌盲孔,外瘘口在颈前正中线上或稍偏一侧。病理改变甲状舌囊肿内多覆有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或移行上皮。囊液为粘液性,感染后为脓性。上皮下可见有甲状腺组织。 临床表现 1.甲状舌囊肿位于舌骨以上的较小囊肿可无症状,囊肿增大时才有舌内发胀、咽部异物感、发音不清,检查见舌根 甲状舌囊肿部有一圆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