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医学资讯   

2022年第二版《NCCN肺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目录

摘要编辑本段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早筛为改善肺癌预后的重要措施。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于2022年7月更新发布了第二版《NCCN肺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该版指南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制定肺癌筛查标准,其更新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新版指南内容进行逐一解读,并与中国肺癌筛查指南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现阶段肺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正文编辑本段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位原因,亦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1-2]。据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约73.3万例,因肺癌死亡例数达61万例[1, 3]。我国肺癌病例确诊时即以临床晚期为主,2016—2017年新发病例中Ⅲ~Ⅳ期占比为67.5%,困囿于当前有限的临床晚期肺癌治疗手段,肺癌总体5年年龄标化生存率仍不足20%[4-5]。同时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与确诊时的分期显著相关,Ⅰ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70 %,肺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10%[6-7],而多项大型肺癌筛查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低剂量 CT 筛查所检出肺癌中70%~80%处于Ⅰ期[8-10]。因此,早期筛查是当前于无症状期及时发现肺癌,前移治疗时间窗,改善肺癌预后的重要举措。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荷兰-比利时肺癌筛查试验(Dutch-Belgian Randomiz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Trial)等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低剂量CT筛查可降低20%以上的肺癌死亡风险[11-13]。基于以上高级别证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肺癌筛查指南推荐低剂量CT(成年人群单次接受放射剂量≤3 mSv)为肺癌筛查标准方式[13-14],2021年版中国肺癌筛查指南[15]和2021年国家癌症中心肺癌筛查标准[16]均推荐使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NCCN自2011年起制定和公布肺癌筛查指南,每年根据疾病谱及临床实践进展作至少一次内容更迭。指南内容涵盖:(1)评估与肺癌发生相关的高风险因素;(2)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选择性肺癌筛查;(3)对已发现肺部结节或病灶患者,提供其首次发现及序贯随访的相关评估及随访指南推荐;(4)描述肺癌筛查中胸部低剂量CT的影像要求及规范化报告;(5)对肺癌筛查的潜在利弊进行阐释。2022版NCCN筛查指南以最常见和最受关注的非小细胞肺癌为主要筛查目标,对我国和东亚人群中占比最大的肺腺癌目标人群筛查进行较大篇幅讨论[17-18]。筛查评估标准包含:是否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纳入最合理的流程及干预措施;是否精确锚定、区分肺癌风险人群;是否在患者接受的生理、心理负荷及经济支出中获得较长的生存获益;是否在医疗技术进步背景下兼顾社会面人群及少部分高危人群。因此,肺癌筛查目标为:(1)前移肺癌诊治窗口,改善肺癌患者生存结局;(2)兼顾敏感度及特异度,保证筛查的科学性;(3)具有低风险性、易实现性和可长期维持的社会效益。本文将从肺癌筛查风险人群界定、筛查流程、筛查的影像要求及规范化报告、肺癌筛查的利弊4个方面解读2022年第二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NCCN指南基于北美人群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推荐筛查方案,其肺癌疾病谱同中国肺癌人群及疾病特征现状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实践时应在参考NCCN指南基础上结合我国肺癌疾病谱特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   肺癌高危因素及评估编辑本段

肺癌筛查的首要任务是聚焦肺癌高风险人群,在提升识别高危人群效率的同时,兼顾医疗资源在筛查支出上的长期可维持性。2022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对肺癌的高危因素进行重新定义,实现对风险人群更加简明、精准的分层。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1   肺癌风险因素

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所有目前吸烟及既往吸烟者)、职业性致癌物暴露史(如二氧化硅、石棉、砷、铬、镍、镉、铍、柴油烟气、煤烟和烟尘等)[19-20]、持续或大剂量的放射性氡暴露[21]、既往恶性肿瘤史(曾罹患淋巴瘤、吸烟相关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及头颈部肿瘤等)[22-23]、一级亲属的肺癌家族史[24]、肺部相关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25]、二手烟暴露(即被动吸烟,但不被视作独立推荐肺癌筛查因素)等。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2   肺癌风险人群分类

肺癌筛查受益程度取决于受筛查人群肺癌发病风险高低。对目标人群评估后区分不同风险组,旨在对高危组进一步筛查和管理,利于提高检出率并减轻低风险人群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实现筛查获益最大化。关于肺癌风险人群分层界定,2020版NCCN指南以年龄、吸烟强度、戒烟年限和其它风险因素为标准划分高(又分两个亚组)、中、低风险组。2022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优化筛查人群分组,仅以年龄和吸烟强度两个指标将人群划分为高、低风险两组,分别推荐不同的筛查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高危组定义标准:年龄50岁及以上;具有20包/年及以上吸烟史。推荐对此类人群进行低剂量CT筛查。需要注意的是2020版NCCN指南根据随机试验证据支持,推荐高危组筛查年龄上限为77岁。综合考虑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伴随的高龄人口基数增加,且高龄人群仍是肺癌高发群体,2022版指南高风险组未规定筛查年龄上限,77岁以上高龄目标人群亦应纳入机会性肺癌筛查中[15] 。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低危组定义标准:年龄50岁以下;20包/年以下吸烟史。指南不推荐对此类人群进行低剂量CT筛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值得关注的是,与NCCN指南相比,2021年中国肺癌筛查指南中的高危人群定义存在差异:吸烟史≥30包/年,不设年龄下限;同时将被动吸烟史≥20年纳入高危人群。以上是综合考虑中国烟草消耗量大、肺癌高风险人群基数大、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紧张和我国肺癌筛查分级诊疗的实际经验,同时亦关注非吸烟女性因环境油烟和被动吸烟导致罹患肺癌比例显著高于西方人群得出的指南推荐[15]。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   肺部病灶首次筛查与序贯随访策略编辑本段

NCCN 肺癌筛查指南不建议对含钙化、脂肪成分、提示为肺错构瘤以及存在炎性特征的病灶(需排除可疑肺结节可能)行低剂量CT检查,并综合病灶的类型(分为实性、部分实性及非实性)、大小(CT肺窗中测量结节最长直径及与之垂直的直径取平均直径来衡量结节大小)、发现时间点(首次或随访过程中发现)精细分类,以此为依据制定初次筛查和随访期差别化的管理策略。NCCN指南基于北美人群为主体的SEER数据库建立,其最常见病灶类型为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次之,当借鉴指南指导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时不可忽视我国以亚实性结节为主的疾病谱特征。而亚实性结节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划分为非实性结节(non-solid nodules),常称为磨玻璃病灶(ground-glass opacities,GGOs)或者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s),即不含有任何实性成分;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 nodules),也称之为混合密度结节(mixed-density nodules),即同时兼有实性和磨玻璃的成分。2022版NCCN筛查指南根据发现病灶的时间点、发现时的具体情形和值得注意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类阐释,满足对不同危险程度的病灶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筛查的需求。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1   低剂量CT初次检出的肺部病灶评估及随访策略

2.1.1   初次检出考虑感染及炎症病灶

指南推荐在1~3个月内复查低剂量CT,视病灶复查情况进行下一步随访。若病灶已吸收消散,则行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直至受筛查对象不被纳入肺癌潜在治疗人群(身体机能或合并症不支持行根治性治疗人群),关于随访终止时间尚无明确共识和定论;若病灶在消散过程中,推荐间隔3~6个月再行低剂量CT复查,直至其稳定或完全消散后保持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即可;若病灶持续存在甚至呈现明显增大迹象或初次发现即怀疑恶性可能者,则根据初次检出病灶时的具体情况,进行符合指南推荐的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1.2   初次检出的实性结节性病灶

实性结节最大直径为衡量其侵袭程度及进展可能的重要指标,据此推荐采取差别化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检出直径<6 mm 的实性结节时,直至受筛查对象不被纳入肺癌潜在治疗人群,均推荐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定论)。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检出直径为6~8 mm 的实性结节时,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检出直径8~15 mm 的实性结节时,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或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筛查随访,需注意PET-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结节实性成分<8 mm 及位置接近膈肌均会导致识别敏感性偏差,且对真菌病流行区域人群进行的PET-CT表现出较多的假阳性结果,识别特异性低。PET-CT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可考虑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活检确定非肺癌者推荐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间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检出直径超过15 mm实性结节时,指南建议行常规剂量胸部增强CT和/或 PET-CT 筛查明确结节性质,同样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需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对于支气管腔内生长的实性结节,建议1个月内复查低剂量CT(若出现剧烈咳嗽症状时建议立即复查),未见吸收者推荐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节性质。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1.3   初次检出的部分实性结节性病灶

部分实性结节中实性成分大小是衡量其侵袭程度及进展可能的主要指标,以此为依据推荐采取差别化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检出<6 mm 的部分实性结节时,直至受筛查对象不被纳入肺癌潜在治疗人群,均推荐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定论)。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检出直径≥6 mm 但实性成分<6 mm 的部分实性结节时,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 。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检出直径≥6 mm,实性成分介于6~8 mm 的部分实性结节时,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或直接行PET-CT筛查。其中PET-CT高度怀疑肺癌恶性可能者,可考虑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活检确定非肺癌者推荐行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定论);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检出部分实性结节中实性成分≥8 mm时,不考虑其总直径大小,指南均建议行常规剂量胸部增强CT和/或 PET-CT 筛查明确结节性质,其中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需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确定非肺癌者推荐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定论);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1.4   初次检出的非实性结节性病灶

基于结节大小推荐采取差别化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检出<20 mm 的非实性结节时,直至受筛查对象不被纳入肺癌潜在治疗人群,均推荐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定论)。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检出≥20 mm 的非实性结节时,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   随访期肺部病灶的管理策略编辑本段

在初次检出肺部病灶后随访期及年度筛查过程中,肺部结节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和进展,因此针对随访期病灶呈现的进展差异指南制定了相应随访方案。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1   随访期未变化的实性结节性病灶

长期随访中未发生变化的实性结节恶性可能较低,据此推荐采取较相同直径的初次检出结节周期更长的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随访中长期<8 mm的实性结节,建议行每年一次低剂量CT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随访中8~15 mm长期未变化实性结节,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若保持无变化者,则更改策略为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随访中未变化但直径≥15 mm 的实性结节,推荐与介于8~15 mm长期未变化实性结节采取相同管理策略,或建议直接行PET-CT筛查明确诊断,对其中高度怀疑肺癌可能者,可考虑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结节性质。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既往连续数次年度筛查均保持无变化的实性结节,继续行每年一次低剂量CT保持随访即可。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2   随访期新增的实性结节性病灶

随访中新增实性结节(新发结节定义为平均直径≥4 mm,下同),其恶性可能显著高于初次筛查检出的相同直径实性结节,故采取更为严格的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随访中新增的<4 mm实性结节,推荐与随访过程中未变化的实性结节相同的保持每年一次低剂量CT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随访中新增的4~6 mm实性结节,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随访中新增的 6~8 mm实性结节,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随访中新增实性结节直径≥8 mm时,推荐行常规剂量胸部增强CT和/或 PET-CT 筛查明确结节性质。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需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确定非肺癌者建议行每年1次低剂量CT随访(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明确定论);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3   随访期增大的实性结节性病灶

随访过程中超过1.5 mm 的增长定义为实性结节增大,根据增长后直径采取差别化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随访中实性结节增大但直径仍未超过8 mm时,指南建议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随访中增大的实性结节直径≥8 mm时,推荐行常规剂量胸部增强CT和/或 PET-CT 筛查明确结节性质。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需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确定非肺癌者推荐进行每年一次的低剂量CT随访;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 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4   随访期未变化的部分实性结节性病灶

长期随访中未发生变化的部分实性结节恶性可能较低,据此推荐采取较相同直径初次检出结节周期更长的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随访中部分实性结节保持总直径或实性成分<6 mm时,建议行每年一次低剂量CT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随访中部分实性结节长期保持直径≥6 mm,而实性成分 6~8 mm 时,建议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如未观察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则每年一次低剂量CT随访复查。或可考虑直接行PET-CT筛查,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可考虑组织学活检或者手术切除,活检确定非肺癌者推荐行每年一次的低剂量CT随访;而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6个月再行低剂量CT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既往连续数次年度筛查均保持无变化的部分实性结节,继续行每年1次低剂量CT保持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5   随访期增大或新增的部分实性结节性病灶

随访过程中呈现实性增大>1.5 mm或者新发(平均直径≥4 mm )的部分实性结节,根据其中实性成分直径与增大后直径综合衡量其侵袭性,采取差别化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随访中新增<6 mm 的部分实性结节,推荐相隔 6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随访中新增或增大后直径≥6 mm,但实性成分仍<4 mm的部分实性结节,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随访中新发或增大后部分实性结节出现超过4 mm实性成分时,建议行常规剂量胸部增强CT和/或 PET-CT 筛查明确结节性质,其中高度怀疑恶性可能者,需行组织学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确定非肺癌者推荐行每年一次的低剂量CT随访;恶性可能较低者推荐相隔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6   稳定后新发非实性结节性病灶

经过长程随访已处于稳定后新发的非实性结节,推荐与初次检出的非实性结节采取相同管理策略。≥20 mm的稳定后新发非实性结节相隔6个月复查后,如未观察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则视结节为稳定状态,更改随访策略为每年一次低剂量CT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2.7   随访中增大的非实性结节性病灶

随访过程中直径增大>1.5 mm的非实性结节,根据其增大后总直径衡量其侵袭性,采取差别化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随访中增大但总直径<20 mm的非实性结节,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随访中增大且总直径≥20 mm的非实性结节,推荐相隔6个月复查低剂量CT,亦推荐选择组织学活检或者手术切除明确结节性质,活检确定非肺癌者则更改策略为每年1次的低剂量CT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需要关注的是,NCCN指南推荐低剂量CT作为肺癌筛查的标准方式,但对初次筛查检出>15 mm的实性结节和实性成分>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建议直接行常规剂量胸部增强CT或 PET-CT,以精准评估此类病灶性质和恶性可能,并制定后续策略。针对初次低剂量CT筛查发现的实性与部分实性结节,2020年起 NCCN指南便将筛查结节的最小直径界值较之前版本的4 mm 提升为6 mm ,随访过程中新发实性与部分实性结节筛查阳性界值依旧保持4 mm 实性成分。主要依据为初次筛查界值定为4 mm存在较高比例误诊和假阳性率,大部分4~6 mm 结节并非肺癌筛查的适宜人群。但新增(部分)实性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初次筛查发现结节相比,其恶性的可能性将提升数倍[26],故对随访中新增(部分)实性结节, NCCN指南保留4 mm的筛查阳性界值,更贴近临床实践。同时2021年中国肺癌筛查指南对新增(部分)实性结节进行更为详尽的划分,将结节直径3 mm 定为间隔3个月复查的最小直径,并推荐对随访筛查中新发或增长(结节直径增加≥2 mm )后实性成分≥6 mm 的结节行1个月后随访或直接活检[15]。该处推荐差异主要依据我国的疾病谱以惰性表现的非实性结节为主,同西方人群实性结节为主的疾病特征显著不同,因此中国指南制定时结合我国人群出现结节实性成分增长时更应警惕恶性可能,推荐更为密集的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对于非实性结节,2022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推荐将间隔6个月低剂量 CT 随访策略的最小直径界值设为20 mm,与美国放射学院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 1.1推荐的30 mm 略有不同[27],主要基于20~30 mm非实性结节仍有几率发生实性成分增加、体积增大等恶性表现,故推荐行较密集筛查策略,以指导临床判定和把控此类结节风险。而相较于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2013 年版肺癌诊治指南[28],本版 NCCN 肺癌筛查指南在非纯实性病灶管理策略上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ACCP 指南对非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的具体随访策略仅建议<5 mm 的纯磨玻璃结节无需进一步随访,对其它非实性结节随访策略未做详尽推荐。2022版 NCCN 指南将高频筛查(间隔6个月行随访筛查)的最小直径定为 20 mm,基于这类长期稳定的非实性结节,术后病理极少达到浸润性腺癌,多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手术完全切除后可达到治愈效果。对于亚实性结节(混合密度结节), ACCP 指南对直接进行更密集随访或干预措施的阈值定为15 mm,而本版指南综合考虑病灶大小与实性成分大小两个维度,在进一步随访策略界值定义上更加精细,助力临床更具针对性提出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3   对于多发病灶的处理编辑本段

CT筛查见肺部结节的患者中多发结节占比可达20%~30%[29],指南推荐关于多发结节的随访及管理策略,需标明所有直径>6 mm 的部分实性结节及相应实性成分大小,并根据优势病灶(磨玻璃结节中体积最大者及磨玻璃成分为主结节中实性成分占比最大者)初次检出及随访过程中情况发展以初步评估多原发病灶或主要病灶多发转移可能,采取相应的随访策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   肺癌筛查的影像要求及规范化报告编辑本段

NCCN指南推荐低剂量CT筛查要求和规范化报告为:(1)单次总辐射暴露剂量≤3 mSv,体重指数>30 kg/m2的人群可放宽至≤5 mSv。(2)扫描层厚要求≤2.5 mm,无明显特征的小结节建议层厚≤1 mm以排除任何微小的实性成分。为方便进行计算机辅助检测及三维分析,建议层间有50%重叠。(3)单次扫描时间<10 s(患者吸气末一次屏气)内完成。(4)规范化报告除记录结节所处位置(所处肺叶、推荐精确到肺段,是否位于胸膜下)及图层位置(指定序列和包含结节最大径图层号)外,还至少包含结节大小(单幅图像上最大长径和与之垂直的短径的平均值)、密度(实性、磨玻璃、混合密度)、钙化(有无、中央或周缘钙化、爆米花样、环形、斑点状、不规则钙化)、有无脂肪及边缘形状特征(圆形、类三角、光滑、分叶征、毛刺征)等具体描述。肺结节的规范化报告要求连续观察对比先前多次CT影像而非文字报告,描述无变化的结节的最长持续时间并记录所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密度的细微变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   肺癌筛查的利弊编辑本段

近10年来,随着低剂量 CT 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肺癌(ⅠA ~ⅡB期)检出率获得一定提升,切实改善了肺癌生存预后。肺癌筛查主要目的为在人群中树立“三早观念”,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更多潜在高风险人群被精准发现从而进行规范干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指出,对选择性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 CT 筛查,可降低至少20%的肺癌相关死亡率[12-13, 18, 30]。与此同时,肺癌筛查兼顾合理运用医疗资源,极大程度降低患者因疾病进展所带来的生理和精神负担,多维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同期发生的其它重大健康风险(如乳腺癌甲状腺结节、无症状冠心病)也有一定检出能力。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值得临床医师注意的是目前仍缺乏肺癌早期筛查准确的效益与风险评估,面对筛查及随访中的巨大获益仍要清醒认识其可能产生的危害。低剂量 CT 筛查中可预测的风险包括:(1)出现假阳性结果,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肺癌高风险人群低剂量 CT 筛查中96.4%的阳性结果在影像学复查后消退[13],缺乏系统性的筛查流程将增加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和经济负担;(2)假阴性结果出现会耽误肺癌诊断,从而影响治疗进程;(3)对于小的侵袭性肿瘤的无效筛查(可能已发生转移的肿瘤,长期低剂量CT随访对延长生存时间无意义);(4)对于惰性的浸润前病灶过度甚至无效筛查,此类病灶即使不干预治疗也无进展风险。此类病灶进行筛查及干预治疗的风险显著超过肿瘤学和生存质量的获益;(5)由于筛查流程和检查不规范或不确定结果导致非必要重复检查;(6)放射暴露,虽然低剂量 CT 放射暴露量远低于常规 CT 的7~8 mSv,但接受10年筛查后,平均累计辐射剂量将达10 mSv[31],存在一定放射累积风险;(7)诊断操作伴随的并发症。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高危人群个体情况衡量利弊,在高危人群充分知晓筛查的益处、局限性及潜在的风险前提下,由医患共同决策最优解,使非必要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及可能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   总结编辑本段

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有效手段,肺癌筛查的推进需要政府、机构和临床医师通力协作,着重宣传科普知识,努力扩大高危人群筛查覆盖面,以肺癌筛查获益最大化为目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和精神负担。此外,临床医师应准确把握肺癌高风险人群特征,遵循并结合国内外筛查指南,为患者和受筛查人群提供专业建议和个性化策略,切实提高肺癌筛查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进早筛项目可持续发展。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作者贡献:斯浩杰、徐龙负责文献搜集、论文撰写及内容修改;王放、苏杭、佘云浪负责论文内容调整、修改及润色;戴晨阳、胡学飞、赵德平负责论文设计及知识性内容指导;朱余明、张鹏、姜格宁、陈昶负责本文总体设想及设计。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