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牙周疾病和全身疾病在牙龈组织上常发生的一个症状。牙周疾病有牙龈炎、牙周炎、走马牙疳、牙龈毛细血管瘤、牙龈癌等;全身性疾病有各种血液病、与内分泌有关的一些妇科病,较少见的还有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高热性疾病等。 病因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局部原因引起的牙龈出血,常见的是患牙龈炎和牙周炎病人。这些病人由于不经常刷牙,或由于刷牙的方法不正确,在牙龈边缘的地方产生牙石。牙石是一种坚硬的石灰样物质,对牙龈有[阅读全文:]
摘要: 爱罗斯·阿兹海默爱罗斯·阿兹海默(AloisAlzheimer,1864年6月14日,巴伐利亚Marktbreit—1915年12月19日,布雷斯劳)是一位德国精神病学家,他首先发表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例,后来被命名为阿兹海默病。阿兹海默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一个主要病症。 简介 阿兹海默阿兹海默的父亲是家乡的一名公证人。阿兹海默先后进入柏林阿沙芬堡、蒂宾根大学和维尔茨堡大学。1887年,他在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医学学位。次年,他花了5个月时间帮助一位精神病女患者,然后进入[阅读全文:]
摘要: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细胞或体液中产生的参与炎症反应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的功能,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阅读全文:]
摘要: 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炎症。 概述 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阅读全文:]
摘要: 继发性肺炎继发性肺炎,近日面对极有可能到来的流感大流行,2岁以上高风险患病人群,特别是50岁以上老人,以及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应提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而继发性肺炎感染是导致流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炎球菌肺炎球菌是一种通常寄生在健康人鼻咽部的细菌,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就会乘虚而入引发肺部感染,造成肺炎, 继发性肺炎并导致其中约5%的患者死亡。在中国每年约有250万人被肺炎球菌感染,其中超过10万人因此死亡。流感的危害不仅在于其自身给患者带来的病痛,更在于其引发的多种继发性疾病,其中肺炎[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灰指甲灰指甲,甲癣的俗称,中医称“鹅爪风”,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由一大类病原真菌(微生物)感染引起。甲癣病变始于甲远端、侧缘或甲褶[zhě]部,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一般以 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lí]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甲板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其质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有时甲板可与甲床分离。[1]种类 灰指甲1、近端甲下型灰指甲:较少见,多数继发于甲沟炎。先是甲板靠近甲皱裂处(即甲板的[阅读全文:]
摘要: 潜水病 简介 体外压力增加时,血液和机体组织受到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但有些含有空气的器官,如肺和气管就不一定是这样。在用潜水头盔深水供氧时,肺和气管自动地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 潜水病潜水时用的面罩或护目镜内的空间也会有压力变化。面罩内的压力与鼻呼出的气体压力相等,与外界保持平衡。但护目镜内的压力就不可能相等;里面的压力较低,压力作用在双眼上像吸杯一样。压差使眼球表面附近的血管扩张、渗液,最后破裂和出血。潜水员运用控制下潜期限来防止压差造成的影响。中耳内也能产生压力差。如果连接中耳和咽喉的管道[阅读全文:]
摘要: 滴虫病 简介 滴虫病本病的病原体是阴道毛滴虫。毛滴虫是一种寄生虫,但是肉眼看不见,这种毛滴虫呈梨形,长为10~30μm,头部有4根与虫体等长的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毛滴虫。毛滴虫对不同的环境适应力很强,能在25℃~42℃条件下生长繁殖,3℃~5℃的低温可生存 21天,在46℃时仍能生存20~60分钟,脱离人体后在半干燥的条件下也可生存数小时。毛滴虫不但寄生于缺氧的阴道内,并可侵入尿道和尿道旁腺,甚至于上行至输尿管及肾盂。最适宜于毛滴虫生长的pH值是5.5~6,如pH为5以下或7.[阅读全文:]
摘要: 溃疡病 解剖学特点 溃疡病1.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胃的形状和大小随其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充盈时膨大,空虚时可缩成管状。胃有前壁和后壁,前后壁相连处呈弯状,为胃的小弯和大弯,胃的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胃可分成4个部分: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胃的粘膜层内含有许多腺体,以其部位不同分为3种: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分别是由胃底(体)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所分泌的,胃底腺的分布约占全胃的4/5,而且以胃体部为主。从病理解剖上可以证实溃疡的发生[阅读全文:]
摘要: 特征 (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 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 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乾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证,皆湿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 正局也,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终非若寒伤於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