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病例讨论   

术中腔镜超声引导下经膈肌入路行胸腔下膈顶小肝癌切除1例

作者:张静漪,罗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病例简介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男,42岁,主诉:10d前体检发现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升高。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AFP192.00ng/ml,CEACA19-9CA-125未见增高。MRI(图1A)示右肝膈顶包膜下见一结节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考虑小肝癌。术前超声(图1B)示肝SⅦ见大小约1.7cm×1.4cm弱回声结节,超声造影动脉期呈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增强,考虑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腔镜超声探头于第6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点操作孔进入胸腔,经右侧膈肌探查肝脏。术中超声示肝SⅦ包膜下大小约1.8cm×1.5cm稍强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于膈肌上定位结节,确定膈肌切开位置及范围(图1C)。膈肌切开后显露膈顶肿瘤(图1D),行腔镜下肝脏SⅦ肿瘤局部切除术。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术后病理:肉眼见灰黄色、灰白色组织,实性、质中,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癌免疫表型为肝细胞肝癌抗体(+)、甘油磷脂酰胆碱(+)、谷氨酰胺合成酶(+)、抗黑素瘤特异性单抗(-)、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子免疫borstel1号抗体(+,约20%)。病理诊断:中分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663283832994376.png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讨论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腹腔镜肝切除术日渐成熟,术前诊断明确、术中精准定位十分重要。本例术前MRI显示门静脉期持续强化,与HCC的典型MRI表现不同,可能由于小HCC的影像特征并不明显所致,但超声造影动脉期呈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实质期呈低增强,与典型HCC的造影特征相符,且对于AFP阳性患者,超声造影“快进快出”模式更为明显,与本例相符。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如何暴露手术野是腔镜肝切除术的基础,膈顶肿瘤操作的手术难点在于视野及操作角度受限、肝实质过度丢失及腹腔粘连患者难以游离肝脏,同时腔镜超声探查膈顶肿瘤也因操作受限,超声切面倾斜使肿瘤定位不准确。本例通过胸腔镜采取经膈途径,更好地显示手术区、减少右肝静脉及第二肝门损伤、保留门静脉右前支的血供,缩短手术时间。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既往研究表明,经胸腔行术中超声能够减少术中出血,但并未对超声技术进行分析。本病例操作孔位于右侧腋中线,冠状面更好地显示肿瘤与第二肝门的解剖关系。肋膈角处膈肌与胸腔成锐角,并且肋骨对探头扫查有角度限制,操作孔位置过高将无法清晰显示该处肝脏,探查时将探头放置于平行膈顶约5、6肋间水平位置,能更加贴合膈肌,避免探头与膈肌间留有空气产生伪像,既能精确定位肿瘤部位,减少膈肌损伤,且在局限的区域尽可能扫查肿瘤周边有无其他转移灶,膈肌切开后再次在肝脏表面勾画肿瘤边界更加精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经胸腔经膈肌行肝切除的局限性为:①无法做到解剖性肝切除;②出血时难以阻断入肝血管;③术后部分患者发生胸水、膈疝等并发症。本例为膈顶小肿瘤,可行局部肝切除,术中超声能清楚地提供血管位置,减少出血。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来源:张静漪,罗燕.术中腔镜超声引导下经膈肌入路行胸腔下膈顶小肝癌切除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04):378+389.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致严重纵膈气肿1例    下一篇 胶质瘤术后张力性积液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