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疾病库    皮肤性病科   

皮肌炎

概述

      皮肌炎DM)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多发性肌炎(PM)系指本组疾患而无皮肤损害者。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够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以及血管病变,三者亦可能有相互联系,例如横纹肌纤维的慢病毒感染可导致肌纤维抗原性的改变,被免疫系统误认为"异己",从而产生血管炎而发生本病。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临床表现

     皮肌炎在临床上也可称之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弥漫性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都不是相同的,临床上根据损害器官的不同分为四种症状: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心脏
    近1/4患者有心肌炎。可出现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激素对心脏病变有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皮肤
   皮肌炎都有皮肤病变。在临床上皮肤的病变差异较大,并且皮损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也常不平行,发生时间也不一定,皮损和肌炎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先后发生,同时发生者约占25%,皮损发生在前约占50%,而首先发生肌无力现象者仅占15%。皮肌炎的皮疹呈多样性,但典型皮疹为面、颈、前胸上部V字区弥漫性红斑,以及关节伸侧面红斑鳞屑性皮疹,疹中间部位可以出现萎缩。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60%~80%的DM病人在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亦或在肘关节,膝关节伸面及内踝等处可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米粒至绿豆大小,圆形、扁平或尖顶丘疹,称Gottron丘疹,颇具特征性。患者上眼睑可出现特殊的淡紫色肿胀,称为向阳性皮疹,也是此病的特征之一。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肺部
    临床统计,5%~10%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纤维化,出现肺功能障碍,气短、呼吸困难。出现间质性肺病的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急性间质性肺病可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发绀,并不一定出现肌无力现象,但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常可在6个月内死亡。慢性间质性肺病者起病缓慢而隐匿,出现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易伴发肺部感染,大多伴有肌无力现象,早期体征不明显。另外,由于咽部肌群无力,可出现咽下困难,易致吸入性肺炎。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肌肉
    几乎所有患者都累及横纹肌而出现肌无力现象。任何部位的肌肉均可发病,但以四肢近端肌肉,颈部屈肌,脊柱旁肌肉,咽部肌肉等受累最为常见,偶见面部肌肉受累。本病起病多较隐袭,病情大多于数周或数月发展至高峰,一般病人从感到无力到去医院就诊多为3~6个月;少数是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患者除有肌无力外,还伴有肌痛和(或)肌肉压痛。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检查

     血象通常无显著变化,有时有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增多,约1/3病例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中等度增加,血清蛋白总量不变或减低,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白蛋白减少,α2和γ球蛋白增加。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免疫学检测
 
DM/P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两类自身抗体。
 
(1)直接抗肌肉及其成分的抗体以及抗核抗体和细胞浆抗体。
 
(2)其他免疫学检查 约1/3患者C4轻度至中等度降低,C3偶尔减少,有报告DM遗传性C2缺陷。有的病例CIC增高。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变肌肉中毛细胞血管壁特别是儿童病例显示有IgG、IgM和补体沉积,但在病变皮肤皮损局灶性真皮表皮交界处可见局灶性Ig和C沉积。但无连续性沉积,与SLE不同。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尿肌酸排泄量增加
 
在发育期、妇女月经来潮前后和老年人可有生理性肌酸尿,但其24小时排出总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4mg。患本病时由于肌肉的病变,所摄取的肌酸减少,参加肌肉代谢活动的肌酸量亦减少,形成肌酐量因之亦减少,血中肌酸量增高而肌酐量降低,肌酸从尿中大量排出而肌酐排出量却降低。皮肌炎患者24小时肌酸排出量甚至可高达2g。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血清肌浆酶测定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醛缩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测定值增高,特别CPK,血清酶的增高常与本病肌肉病变的消长平行,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一般在肌力改善前3~4周降低,临床复发前5~6周升高,可预示病情的恶化。当患者CPK值增高,其CKMM1:CKMM<30%和CKMM1:>1时提示PM病情严重,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肌炎患者通常异常,但此酶对肌肉无特异性,肝脏内具有较多的醛缩酶,肝病时该酶亦可增高。碳酸酐酶Ⅲ为惟一在于骨骼肌的同工酶,骨骼肌损伤时可增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肌电图改变
 
呈肌原性萎缩相,常见的为失神经纤维性颤动,病变肌肉示失神经现象,呈现不规则不随意的放电波形,罹患肌肉不是全部肌纤维同样受累,其中多半有正常的肌纤维散在。轻用力时呈短时限的多相运动单位,最大用力时呈低电压干扰相多波增加。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组织学改变
 
(1)肌肉改变 肌肉广泛或部分地受侵犯,肌纤维初期呈肿胀、横纹消失,肌浆透明化,肌纤维膜细胞核增加,肌纤维分离、断裂。在进行性病变中肌纤维可呈玻璃样,颗粒状、空泡状等变性,有时甚至坏死,或肌肉结构完全消失代以结缔组织,有时可见钙质沉着、间质示炎症性改变,血管扩张、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栓塞,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伴同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主要发生在横纹肌中,有些病例平滑和心肌也可发生相同病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皮肤改变 在初期水肿性红斑阶段,可见表皮角化,棘层萎缩,钉突消失,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全层黏液性水肿,血管扩张、周围为主淋巴细胞浸润,间有少许组织细胞,有色素失禁,在进行性病变中,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和硬化,血管壁增厚、皮下脂肪组织黏液样变性,钙质沉着,表皮进一步萎缩,皮肤附属物亦萎缩。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6.其他
 
肌红蛋白存在于骨骼和心肌中,正常人血和尿中仅有少量肌红蛋白,严重的肌损伤可释放大量的肌红蛋白,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可作为衡量疾病活动程度的指标,尿中出现可见的血红蛋白样色素;病情加重时排出增多,缓解时减少。亦有报导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增多为肌肉损伤的标志,缺点是无特异性。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诊断

      根据患者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伴同特征性皮肤损害如以眶周为中心的紫红色浮肿性斑,Gottron氏征和甲根皱襞僵直扩张性毛细血管性红斑,一般诊断不难,再结合血清肌浆酶和CPK、LDH、AST、ALT和醛缩酶的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增加,必要时结合肌电图的改变和病变肌肉的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鉴别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以颧颊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指(趾)节伸面暗红斑和甲周为中心的浮肿性紫红斑、指(趾)间关节和掌(跖)指(趾)关节伸面紫红斑以及甲根皱襞的僵直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有所区别;SLE多系统病变中以肾主要累及,而皮肌炎以肢体近端肌肉累及为主、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亦较常见,此外血清肌浆酶和尿肌酸排出量的测定在皮肌炎患者有明显增高,需要时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检查可资鉴别。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系统性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皮肌炎的后期病变如皮肤硬化,皮下脂肪组织中钙质沉着,组织学上也可见结缔组织肿胀,硬化、皮肤附近萎缩等,但在系统性硬皮病初期,有雷诺现象,颜面和四肢末端肿胀、硬化以后萎缩为其特征、肌肉病变方面皮肌炎初期病变即已显著,为实质性肌炎,而在系统性硬皮病中肌肉病变通常在晚期出现,且为间质性肌炎可作鉴别。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风湿性多肌痛症
 
      风湿性多肌痛症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上肢近端发生弥漫性疼痛较下肢为多,伴同全身乏力,患者不能道出来疼痛来自肌肉还是关节,无肌无力,由于失用可有轻度消瘦,血清CPK值正常,肌电图正常或轻度肌病性变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嗜酸性肌炎
 
     嗜酸性肌炎其特征为亚急性发作肌痛和近端肌群无力,血清肌浆酶可增高,肌电图示肌病变化,肌肉活检示肌炎伴同嗜酸性细胞炎性浸润,有时呈局灶性变化,为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病谱中的一个亚型。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并发症

    本病9%~52%并发肿瘤,一般在40岁以后,发病年龄愈大,伴发肿瘤的机会越大,皮肌炎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远超过多发性肌炎患者伴发的。有人认为与皮肌炎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有关。发生肿瘤的部位依次为卵巢子宫胆囊鼻咽食管等。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治疗

    在成人特别是40~50岁患者,必须详细地检查有无肿瘤的伴发,如果发现肿瘤需予以彻底治疗,可改善和缓解皮肌炎症状。如果当时未发现,亦应每隔3~6个月定期随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对小儿皮肌炎患者,需尽量去除一切可疑病灶,并采用抗生素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获良效。
 
1.皮质激素
 
强的松多为首选药物,依据肌力测定和血清肌酶水平下降评定疗效。病情控制后可以稳步减药。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免疫抑制剂
 
多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首选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3.维生素类
 
维生素E能影响肌肉代谢,增强肌力。
 
4.拟胆碱药物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如加兰他敏、新期的明对改善肌力都有一定作用。
 
5.蛋白同化剂
 
丙酸睾丸酮或苯丙酸诺龙可促进蛋白合成和减少肌酸排泄。
 
6.支持疗法
 
在整个治疗期间都是极为重要的,如良好的营养,物理疗法,对恢复肌力有一定作用。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预后

    本病病程大部分病例为慢性渐进性,在2~3年趋向逐步恢复,仅少数死亡,故少数发作急性呈显著乏力的病例,多数预后不良,常由于并发感染死亡。另有小部分病例呈反复发作,加剧与缓解交替进行,最终获得缓解。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皮炎    下一篇 妇产科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