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眼睛,肛管为第3位,一般认为该肿瘤来自交界痔的成黑色素细胞,多数可产生黑色素,少数可不产生,但癌细胞仍呈多巴阴性反应,两者的预后基本相同。本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早期转移,预后极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本病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血运转移是其主要转移方式,也可经淋巴转移。多向远隔部位脏器转移。如国内72例综合资料中,确诊时发现转移者46例,占63.9%,其中肝10例,脾6例,腹内淋巴结23例,皮肤软组织3例,脑1例,阴道侵袭3例。
2.便血 肿瘤位置低,易受粪便摩擦或外伤而出血,多为鲜血。或有黑色溢液,恶臭。
3.肛管直肠刺激症状 由于瘤体向直肠壶腹内突出,刺激直肠壁的感受器,病人常感肛门部坠胀不适,大便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肿块 一般为3~6cm,位齿线附近,呈结节状,息肉状,质硬。大部分呈紫黑色或褐黑色。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肛门疼痛 是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症状。肿瘤溃破、感染或侵及肛门周围组织时,可引起肛门疼痛。
直肠黑色素瘤肉眼所见者一般在80%以下,多见黑色素很小或无色素的黑色素瘤,故常被误诊,最终确诊往往需病理检查。由于肛门周围皮痣常见有交界痣,当痣的体积大于0.5cm就应高度怀疑本病。对无色素瘤(占1/3),也可借助于Massobn-Fonlana黑色素银染色法或多巴染色、酪氨酸酶反应确诊。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肛窥器检查可见齿状线附近有紫黑色或褐黑色的突起型肿块,一般3~6cm,外形似蕈伞,有短而宽的蒂,或呈结节状,似菜花。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手术治疗 就诊较早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原则上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远处转移者则行肿瘤姑息切除术。
2.化学治疗 对于播散性病变,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病人可取得缓解。对手术切除后的病人,化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1)单一用药:有效的药物有顺铂(顺氨氯铂)、达卡巴嗪(氯烯咪胺)、卡莫司汀(卡氮芥)、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脲)、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羟基脲(HV)、长春地辛(长春花碱酰胺)、硫酸长春碱(长春花碱)及长春新碱等。达卡巴嗪对复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的疗效。给药方法是2~4.5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连续10天,休息18天为1疗程。其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类似感冒症状。卡莫司三丁的用法是2.5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00~500ml中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3周为1疗程。若在应用抗癌药物的同时进行局部体外循环加热,可以提高疗效。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联合化疗: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化疗较单一用药疗效好。常以达卡巴嗪、亚硝脲类药物、顺铂和长春新碱类药物等合并使用。常用的化疗方案有:①卡莫司三丁125mg,静滴,每6周的第1~2天;达卡巴嗪200mg,静滴,第1~5天;长春新碱1~2mg,静注,第1,8天,3周重复,连用3~4周期。②顺铂100mg/m2,静滴,第1天;卡莫司三丁125mg,静滴,第5、12天;达卡巴嗪200mg/m2,静滴,第6~10天;长春新碱1~2mg,静注,第4、11天,3周重复,连用3~4周期。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放疗 放射治疗对黑色素瘤不敏感,但有人报告放疗加热疗可提高疗效。
4.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对黑色素瘤有一定治疗效果,常用BCG(冻干卡介苗)皮肤划痕法或瘤结节内局部注射。认为BCG(冻干卡介苗)能导致黑色素瘤病人体内淋巴细胞集结于肿瘤结节,刺激病人产生强力的免疫反应。还有用瘤苗、牛痘病毒、短棒菌苗、左旋咪唑和干扰素等,也可取得一定效果。近年来有作者证明人的黑色素瘤细胞内存在雌激素受体,而采用雌激素药物治疗。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由于该病恶性程度高,且转移早,故预后极差,各种治疗效果都不很理想。文献报告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1.5年,故有作者认为,局部切除术并不比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差(表1)。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Brady等(1995)报告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肿中心64年来(1929~1993)治疗85例肛管直肠黑色素瘤的经验。女46例,男39例。平均年龄60岁(27~85岁)。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为17%。在71例手术切除者。APR的5年生存率为27%,而局部切除者为5%,说明APR手术效果好。长期生存者有10例(随访5~22.5年),均为女性,其中9例行APR(8例淋巴结阴性,1例阳性)。1例行局部广泛切除。肿瘤大小:行APR长期生存者,平均为2.5cm,而行APR未能长期生存者为4.5cm。Brady认为局部性小型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无淋巴结转移,APR手术应首选。Wanebo等认为,影响本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大小及侵犯深度。当肿瘤侵犯深度超过2mm时,病人术后多难以生存2年以上。在他们报道的36例中,局部切除后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21.5个月,腹会阴切除者中腹股沟淋巴结阴性者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阳性者为7个月。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侵犯深度,若肿瘤深度超过1.7mm以上,5年生存率为0.85%,85%在2年内死亡。尤其是腹腔内脏转移者,即使转移灶能被切除,平均生存期也仅8个月。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生存率的主要措施。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 下一篇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