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急性多发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是多发于青年的特发性后极部节段性感染性疾患。因脉络膜毛细血管炎症阻塞,影响色素上皮正常功能,临床配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急性期患者网膜荧光循环时间都有延长(平均20s),呈现缺血性病变特征。这同观察到的视野多呈现生理盲点相连的扇性缺损相一致。从视野检查结果分析,患者视觉敏感度下降及暗点分布与相应部位毛细血管灌注情况相关。病变多集中在后极部,该处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或低灌注,则多呈现扇形视野缺损;病变累及视神经周围部,可发生中心暗点;病变沿视神经累及较长一段或横断视神经某一段,则产生不规则的视野改变。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发现,在急性阶段除了脉络膜血管无灌注区面积的扩大,还有脉络膜灌注的极度延迟,随着脉络膜血流的恢复,临床证状也随之好转(Retina, 1995, 15:100~110)。由此,急性多发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的脉络膜低灌注之病理基础以及临床视野大多呈缺血性改变认为:该病原发为急性多发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是合适的。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迟发型过敏反应在该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抗原特异性CD4+ Th1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L-2、淋巴毒素等,可吸引和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并刺激CD8+ T细胞的分化,这些激活的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发挥多种生物效应,最后引起脉络膜血管炎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炎症。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有关此病的原发受累部位仍有争议。有人认为炎症的原发部位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也可能包括了光感受器;有些学者则认为疾病的原发部位在脉络膜,过敏。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APMPPE患者可伴有多种全身疾病,如结节性红斑、局限性肠炎、肝大腺病毒Ⅴ型感染、甲状腺炎、淋巴瘤、脑血管炎、脑脊髓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结节病、分枝杆菌感染、微血管性肾病、血小板聚集异常、听力丧失PPD(pure protein derivate)皮试阴性等。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并发症:可并发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囊样水肿视盘炎、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
鉴别诊断:
凡能引起多灶性病变的疾患,均在鉴别之列。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多灶性脉络膜炎 多见于女性。25%单眼。眼底有灰黄色病变,大小不等,分布于后极及周边部。50%合并前葡萄膜炎,玻璃体可有炎症。急性病变痊愈后留下明显的色素性印迹样瘢痕。活动性病变上方有视网膜脱离者,常提示下方为脉络膜炎。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能显示视盘水肿强荧光以及黄斑囊样水肿。
2.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平均患病年龄50岁多双眼患病,女性多。眼底在卵圆形、奶黄色扁平、边清的斑点状病变,从视盘沿着视网膜血管向周边散布,如鸟枪弹样。盘周较少,可合并有视盘水肿、视网膜血管炎。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年轻女性多见,单眼发病。病前常有感冒史眼底多个散在小白色斑点,小的可小于50μm,也可大至500μm,一般小于鸟枪弹样斑点,更小于APMPPE鳞状灶病变分布从后极至中周部,集中在后极与视盘周围,从而引起生理盲点扩大。黄斑中心并可见到颗粒状色素上皮改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匍行性脉络膜病变(或脉络膜炎) 常累及双眼,先后发生。病变从视盘周围开始呈慢性匐行性进展,如黄斑受累,则视力严重受损痊愈后形成深层瘢痕,比AMPPPE病变为深复发见于紧邻病变边缘处;AMPPPE病复发则成多灶性,痊愈后可引起散在色素沉着及瘢痕,此时需和毯层视网膜变性相鉴别,但AMPPPE病一般无视盘萎缩血管管径正常不变细,ERG正常或接近正常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视网膜电流图(ERG)和眼电图(EOG)检查即使在急性期也可表现为正常或低于正常。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其它辅助检查:
1.视野检查 一些患者有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帮助。在急性期,活动性病变显示早期弱荧光,中期显示炎症病变处的持续性弱荧光,晚期可出现强荧光和染色此种强荧光可持续约30min,是由来自脉络膜的荧光素弥散至视网膜色素上皮或是荧光素在受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弥散所致。非活动性病变造影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脱色素区呈现典型的透见荧光,伴有椒盐样斑驳荧光,不伴有荧光素渗漏。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活动性病灶显示早期和晚期弱荧光。在早期弱荧光区的部位可见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弱荧光损害的边界清楚,通常呈不规则形。病变愈合后,在早期和晚期同样显示脉络膜弱荧光,但范围较活动性病变的范围为小,其弱荧光的程度也低于急性期。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电生理检查 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检查显示多数患者无异常改变,但在个别患者可出现视网膜电流图和眼电图的亚正常改变。在疾病恢复后,这些改变可完全消失。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一般不需要治疗一些学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此病,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此种治疗无必要;另有报道,对合并幼年型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患者可给予环孢素治疗。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预后: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于发病后数天~数周开始消退,视力开始改善。约80%的患者视力恢复至0.5或0.5以上仅20%的患者视力低于0.5。少数患者可出现持续数月~1年的视野缺损。此种疾病虽然有复发的报道,但在绝大多数患者病变无复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急性共同性斜视 下一篇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