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综合征
剥脱综合征合并青光眼的患病率亦不一(0%~93%)。多为开角型青光眼有约20%闭角型青光眼。在开角型青光眼人群中剥脱综合征的患病率要比年龄匹配的非青光眼人群高的多在挪威中部,有60%的青光眼病人受累。丹麦开角型青光眼中26%伴有剥脱综合征,澳大利亚当地居民则为8.1%印度为34%。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多为单眼发病,亦有随着时间的延长发展成双眼者。有些单眼病例另眼结膜活检常为阳性因为在大多数受影响的另一只眼经检查已有剥脱综合征色素相关性体征剥脱综合征实际上属于不对称性的疾病。许多欧洲文献报道双眼受累病例愈来愈多,与单眼比例高达3∶1。另眼发展成剥脱综合征的可能性5年为6.8%,10年后为16.8%。有人报道5年后另眼发病率在30%~40%双眼受累的病人较单眼受累的年龄稍大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遗传 虽然已有家族性剥脱综合征发病的报道,但遗传方式仍然不清。同一血统发生剥脱综合征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有关报道的结果不一。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感染 有人发现343对夫妇剥脱综合征的发生要比他们单独生活时明显增高。Ringvold发现在剥脱综合征眼标本中有30~50nm膜结合微粒,提示可能有病毒引起剥脱综合征的可能。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气候 有人提出剥脱综合征与阳光暴露有关。澳大利亚当地居民的剥脱综合征与紫外线的接触关系密切。剥脱综合征的发生在巴基斯坦山区人群中似乎比低海拔人群中更常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剥脱综合征合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一般情况下,仅少数剥脱综合征患者可伴有青光眼,大多数经多年追踪观察也不伴发青光眼剥脱综合征合并的青光眼常为开角型,前房深度正常。可能的机制为剥脱物和色素的结合堵塞了小梁网。另外,小梁细胞由于剥脱物质的产生和沉集而功能受损但后者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在正常眼的小梁上有时也可出现广泛的色素沉集已经证实小梁网内有剥脱物游离,Schlemm管有破坏,小梁网内有色素分子存在剥脱综合征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剥脱综合征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一般十分少见或只是巧合,大多数报道为散发病例,患病率为1.5%~3%。但剥脱综合征中的窄房角较常见。Wishart等在76例剥脱综合征的房角镜检查时,在73例青光眼中有32%的房角为周边前粘连或房角关闭全部病例小梁色素均增加。当色素有明显不对称时青光眼的发生就更为常见剥脱综合征的前房容量较对照组减小,推测可能是该病的一种原因或结果。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鉴别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色素播散综合征 最易与剥脱综合征相混淆,也是剥脱综合征鉴别诊断中一个最主要疾病。色素播散综合征是一种自发性疾病,主要表现在30~40岁近视患者,在男性患者更易伴发青光眼,而女性少见二者之比为2∶1~3∶1。从虹膜释放的色素颗粒较小不弥散于虹膜表面,而是堆积在虹膜皱褶内。常有Krukenberg梭形色素沉着。透照法检查在虹膜中周部有裂隙状、放射状色素缺失。小梁网上的色素带常比剥脱综合征更为致密,在老年人鉴别较困难,色素带则较平滑,紧贴在小梁网的后带,而剥脱综合征的色素带呈明显的沙砾状。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一些色素播散综合征的病人可发展为剥脱综合征,双侧青光眼也易出现因色素播散综合征几乎是双侧对称性的一个伴有双侧色素播散综合征和单眼眼压高的老年的病人,应怀疑有剥脱综合征的可能。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虹膜炎的房水闪光阳性有细胞漂游,并伴有虹膜周边前粘连或后粘连,患者一般较年轻,且可合并全身性疾病,如青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眼前部无剥脱物质沉着。
3.其他类型的晶状体剥脱症。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药物治疗 剥脱综合征伴有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药物治疗方法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同。剥脱综合征中的青光眼比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对药物的反应差,疗效不佳与色素播散综合征的治疗一样,缩瞳仍是开始治疗的最好选择,因为它不仅能增加房水流出也可抑制瞳孔运动,减少剥脱物的数量和色素播散。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毛果芸香碱对剥脱综合征治疗是有益的加用肾上腺素、β阻滞药比在慢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更有效碳酸酐酶抑制药与在慢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疗效基本一致。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激光和手术治疗 已有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成功治疗剥脱综合征的报道。但可引起突发性眼压升高。激光术后,维持缩瞳,可防止进一步的色素游离及堵塞小梁网。当激光术后眼压峰值更高时,可再次行激光治疗。激光虹膜切开术可用于剥脱综合征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Nd:YAG激光较氩激光效果好。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内分泌性眼外肌肌病 下一篇 动脉阻塞或狭窄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