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眼科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各种年龄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本病为接触传染,以手-眼接触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病因

最常见的是微小RNA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24的变异株,也有腺病毒11型的报道。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本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潜伏期最短2~3h,一般为12~24h。自觉症状重,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及水样分泌物。最典型的体征是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同时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此外患者耳前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的自然病程7~10天极个别患者可发生神经性并发症,如Bell面瘫、脊神经根炎等。结膜滤泡、结膜下出血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并发症: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部分患者可并发角膜病变,表现为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或上皮下浸润,多位于下方角膜。个别严重者可出现轻度前葡萄膜炎。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诊断

根据流行性发病临床上起病急、症状重、结膜下出血等特点可诊断本病。病毒分离或PCR检测血清学检查可协助病原学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鉴别诊断: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有时需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相鉴别根据临床上有结膜滤泡结膜下出血、结膜囊水样分泌物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同时可进行结膜细胞学细菌学及免疫荧光检查等都可做出鉴别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发病期间结膜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时可以发现上皮细胞的胞质及核出现空泡,核染色质浓缩。有的病例出现变性的巨核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单核细胞也增多。结膜刮片还可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做出快速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其它辅助检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PCR检测、血液学检查可协助病原学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治疗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局部可用广谱抗病毒药如4%吗啉胍、0.5%利巴韦林或羟苄唑点眼,每1~2小时1次,也可以使用干扰素滴眼剂。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预防

本病为高度传染性疾病,一经发现患者应立即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1]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泪液分泌过多    下一篇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